分卷阅读30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故事背景当然是虚构的,司马相如不就虚构了子虚乌有这两个人物吗?

既然是面向百姓的,这戏文应当用大白话来写,尽量别那么文绉绉的,意思到位就好。

正好在庙会上热闹热闹。

只要戏文讽刺到位了,薄葬之风应该从他们江夏郡刮起!

薄葬这一点其实孔子也是赞同的,他也认为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倒不如“礼不足而哀有余”。

但是儒家发展至今已经不以孔子的意志为转移的,像孔子的后来者荀子推崇“事死如事生”,认为这样才算是至孝。

就连说出“民贵君轻”的孟子也会为亡母准备高规格的棺椁,认为君子没必要节省安葬父母的钱财。

至于后面那些为了被举荐为孝廉用力越来越猛的人就更不必说了。

霍善觉得那么好的黄金,还是留在市面上流通比较好!

最好能让他皇帝姨公也瞅瞅。

毕竟据不愿透露姓名的李某珍所言,茂陵在明朝之前至少被掘了四次,大汉都才堪堪走到东汉阶段呢,他的茂陵就被挖了。

得多给他皇帝姨公看看精彩的盗墓故事!

第186章

霍善有了新鲜事可做, 就开始找苏轼他们当外援。

阿印得了霍善的请托,马上就帮他去找袁枚商量。

而提到给汉武帝演盗墓戏这种新鲜事,苏轼可就来劲了,当场在群聊里给霍善来了句“刘彻茂陵多滞骨, 嬴政梓棺费鲍鱼”, 表示这个选题妙哇!

极具警示意义!

此时正巧路过的无辜嬴政脑门里缓缓冒出一个问号。

你说刘彻就说刘彻,提我干什么?

好你个苏轼, 迟早把你给暗杀了!

只是出于对刘彻不幸遭遇的好奇(或幸灾乐祸), 嬴政还是坚强地让苏轼展开说说。

反正他已经知道自己为啥费鲍鱼了, 怎么能不知晓刘彻都遭遇了啥?

苏轼作为一个阅读面十分宽泛的博学人士,当即给霍善提供自己遍阅各类古籍读到的汉武帝八卦逸闻。

据传汉武帝才死没多少年, 就有人在采药时发现装着经书的金箱, 里头有三十余本经书, 且还记录着许多臣子的姓名。发现之人仔细一比对, 赫然发现上面写的全是汉武帝时期的老臣。

当时的河东太守连夜把这个金灿灿的金箱送往朝廷,汉宣帝一看, 感到很不妙,马上找他曾祖父的老臣出来辨认。

其中一位典书郎冉登看到那金箱的经书后当即痛哭流涕:“这箱书明明是我亲自放到陛下棺木里去的, 怎么出现在外面!”

汉宣帝既悲恸又惊愕, 忙把它供奉到武帝庙里去。

苏轼觉得这个出自《汉武帝内传》里的传奇故事就很不错,非常适合改头换面演给刘彻看。

你看把这皇帝换成富商,曾孙换成儿子,典书郎换成老仆, 是不是就成了个很接地气的孝子贤孙故事?最后可以让这个儿子来一句, 悔不该以金箱陪葬, 反倒让贼人动了恶念、害自家父亲尸骨曝于荒野!

这样不就点题了吗?!

别看宋代称得上是士大夫最好的时代,他们宋人也是坚持薄葬的。

主要是前人都把显眼的金矿都霍霍得差不多了, 他们也弄不起那样的陪葬,再加上宋朝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