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唯有吏部尚书纳兰明珠出言反对,当庭侃侃而谈,抨击索额图为一己私欲,妄图对太子凌节而施,实为揠苗助长,危害太子之举。
索额图自是不认,直言太子即为国之储君,自不能如凡人般教养,该延请名师,因材施教。
明珠和索额图皆是口才出众之人,各执一词分庭抗礼,吵得不可开交。
康熙听了一会儿,摸着下巴琢磨琢磨,也不说谁对谁错,只叫他们下去想想清楚再上折子。
然后转头便将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召进了宫。
康熙对这位满人里难得的大才子一直颇为赏识,上个月殿试之时,钦点了他为二甲第七名。
其实若真论学识,今年不过二十出头的纳兰性德比之那些个至少三四十岁的汉人同科,算不得出众,要是按照真实的水平,他最多也就能排在二甲最末的位置。
但康熙正愁没有合适的能融入汉文人圈子里的满人,纳兰性德此时送上门来,康熙又怎么能不用?
所以殿试阅卷之时,康熙便亲手将纳兰性德的卷子放在了前十之中,又考虑到若是太过难免遭人口舌,最终给了他第十的位置,便是二甲第七名。
这已经是至今为止满人最好的成绩了,所有人都以为康熙定是会让纳兰性德进翰林院,走正经儿的仕途,然而谁都没想到,因为索额图和明珠的一场辩论,让康熙突发奇想,叫这位钦点的进士进宫做了个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也很蒙。
他其实知道自己这二甲第七是有水分的,初时还有些惴惴不安,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位置,但经过他阿玛明珠给他详细的分析了时局之后,便释怀了。
时也命也,既然皇上觉得他忝居此位有用,那他自是要尽心竭力,不负皇上一番栽培。
纳兰性德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着恩旨下来后进翰林院观政,可谁知康熙突然将他叫进宫,也没考较他什么,只是盯着他看了许久,便下旨封他做三等御前侍卫,令他在乾清宫当值。
二甲进士不入翰林,却封了个属于武官的侍卫,简直是前所未有之事。
虽说这三等御前侍卫乃是正五品,比七品的翰林院庶吉士品级更高,但二者的晋升方式却大不相同。
御前侍卫皆为八旗子弟,能经常出现在康熙面前,算是康熙的“自己人”,将来升迁亦是得走武职的路子。
但翰林院却是培养内相的地方,走的是纯文官的路子,若有出息的,将来或进六部,或入内阁。
虽说大清不太注重文武区分,很多武将出身的大臣也会兼任内阁大学士,但毕竟路数比不得正经翰林出身的,一向不招汉臣待见。
按明珠的分析,康熙是想让纳兰性德走纯翰林的路子,让他能得到汉臣的认可,才会特意提拔,可事实证明,明珠想得太多了。
康熙虽然注重汉人,但骨子里依旧有满人的傲气,他其实没那么在意汉臣爱嚼的出身论,甚至可以说是有些鄙夷的。
科举选仕固然是正道,但文章写得好的,就一定是能臣吗?
如今还未到海晏河清之时,大清内忧外患纷争不断,光靠文臣那张嘴,就能叫吴三桂投降吗?
拉拢汉臣归拉拢汉臣,但不代表康熙就要彻底顺从汉人治国的理论。
所以康熙提拔纳兰性德,是想让汉人能看到他的才华,是想让汉人知道,他们满人也能出这样的才子,而并不是非要纳兰性德去走汉人升迁之路。
纳兰性德虽然尚不能理解康熙的意思,但皇上亲口下旨,他又哪敢质疑?
当即便磕头接了旨,也不敢多言,跪着等康熙叫他退下。
谁料康熙却说道:“今儿索额图在朝会上说该给太子请个启蒙师傅了,但你阿玛却反对,他觉得太子年幼,容易被汉人给教乱了。朕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所以干脆叫你进宫,打今儿起,你就负责保护太子,也顺便给他多读读书。”
纳兰性德:……
皇上,您要不要听听您说的是什么话?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