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歌里的盛唐气象。】

“由盛转衰……”

李世民手心微紧,安史之乱对大唐的影响如此大吗?也难怪,前面说安史之乱后藩镇做大,地方割据危及朝廷,如此又怎么不是衰败之兆?!

他又急又气,恨不得到那玄宗朝,一剑劈了李隆基。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杜甫的人生经历。一战失败后的杜甫很是过了一段漫游的日子,直到天宝六年,唐玄宗开设恩科,诏令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知道自己二战的机会来了,就去应考,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敌——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这个人是个官奴,最怕有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次科考也同样。他自己名声不好,也很怕新选拔上来的人才跟自己作对,所以暗中操作,堂堂帝国的考试竟然一个考中的都没有!

这么荒唐的事他是怎么跟唐玄宗解释的呢?因为陛下把国家治理得太好了,天下英才都被陛下收在麾下,现在民间已经没有什么人才了,所谓“野无遗贤”就是这样。唐玄宗一听非常高兴,就没有追究这件事了。对此我们只能表示,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太极宫。

李世民一拍桌子:“荒谬!他李隆基是傻子不成?!”

野无遗贤,亏他还能信。

刘彻也觉得难以置信:“这唐玄宗到底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咸阳。

嬴政眼中的嫌弃几乎不加掩饰:“权奸误国,皇帝昏聩,唐朝焉能不乱?”

兴庆宫。

李隆基恼羞成怒,虽然楚棠在说李林甫,但是结尾那句对他的嘲讽简直已经实质化。

他气急:“李林甫竟敢如此哄骗于朕,让朕被天下人耻笑,不严惩他不足以正视听!”

高力士连忙劝道:“圣上莫气坏了身子,李相之前就被您软禁在府中,现在还是天宝初年,他没法再哄骗您。”

“不错,朕已经将李林甫软禁了,都是他蒙骗朕,都是李林甫的错!”

他高声说着,仿佛这样就能掩饰什么。

第37章 登高4

洛阳。

李白对此非常不屑:“哼,我当日在长安便是看不惯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样子,权奸误国,竟使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可悲可恨!”

杜甫也没想到还会有这样荒唐的事,不过他犹有幻想:“陛下看到水镜,应该会引以为戒,惩处李林甫,不被他蒙骗吧!”

李白没有说话,他说不了解李隆基,但他了解自己。水镜上说后来的他选择离开长安,那必然是李隆基与他所想的明主相去甚远,也难见转变。就算处理了一个李林甫,难保不会还有张林甫吴林甫的。

【这次考试彰显了唐王朝的政治不再清明,权臣只手遮天,君主荒唐昏聩,可这时的杜甫能说什么呢?他只好悲愤咽下。

参加那场考试的,除了杜甫,还有元结和孔巢父。元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是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曾在安史之乱中募兵抵抗叛军,保全十五城。】

刘彻又开始酸了:“能写诗能守城,这样的人才不要可以给朕。”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