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记下的。
“父皇既然说起后世定会永远铭记我们的将士为保大汉的付出,正好配上我准备的最后一份礼物。”刘挽顺势将第五份礼物送上来,一盒子的书,上面并没有作序,空白的封面让刘彻无从了解此书的内容。
刘挽道:“古有《尚书》,孔子作《鲁氏春秋》,皆言微言大义。今,父皇既设太史公之位,志在记载帝王之事,儿自作主张,借藏书楼之便,集一群志同道合之人,以集各家所记的资料,着以修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今,小有所成,从三皇五帝之始,至于当朝。前朝诸书,父皇可阅,关于父皇的记载,依规矩,父皇莫看。”
说到这里,刘挽和刘彻对视,刘彻眼中更是狂热,修史,修史啊,听听刘挽那句话,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好,说得好。你们都看看书修得如何?”刘挽做事,不做则已,做,必须得想方设法做到最好,藏书楼,不仅是藏书让人阅书的地方,更会是天下人才汇集的地方,借这样一个地方传播知识,也可以用来汇集各方人才,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前进。
谁人听着刘挽那句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不得细细品味,万分的认同刘挽这句话说得好,非常的好。
刘挽接受到不少人狂热的目光,默默的和唐太/宗道一句抱歉,她那么一借用,待到以后他再想另一句吧。
几位大臣都上手拿起刘挽奉上的书仔细查阅内容,不看还好,一看,哎哟,都停不下来了。刘挽看他们一个个看得如痴如醉的,赶紧上前从他们手中抢回。
“长公主。”汲黯被夺了书,那叫一个依依不舍。一脸的意犹未尽要同刘挽抢的,可惜刘挽背过身,完全没有一丁点抢回来的可能。
“修史,公正公平,不掺假。诸位都是有所见识的人,这些你们所知的人,写得算公正吗?”刘挽从旁人手中抢回,独刘彻手里的没动,刘彻半眯起眼睛望着刘挽,似在考虑,我这个女儿借着修史又要做甚。
很快,刘彻会知道的。
此时的刘彻且耐心的等着。
汲黯方才看了几篇道:“公正。但不知其中所记载之事,经过勘查吗?”
“结合各家的记载,去往各地查看志铭,墓铭,毕竟年代久远,有些怕是早已失传。正因如此,为防后世皆不知前人之事,以令我等后人不知根源之始,文化之兴,当以著书立说,流传后世。文化之传承,诸位想必知道此事何重吧?”刘挽昭示她的想法,也希望能得到众人的认可,眼下她做的事,该得到众人的支持吧?
“长公主睿智。”汲黯感慨无比,刘挽忧国忧民不说,更有远见,听听刘挽的话,谁不得认一句,为长远而谋,不过如此。
“文化璀璨之时,当属诸子百家,正视文化传承之朝,始于父皇,父皇以为如何?”刘挽终于是把目的抛出来了。刘彻最喜欢的正是可以由他来开创的局势,刘挽是一字一句都说到他的心坎上了。
“是以,你有何打算?”刘彻合上书问。
刘挽骄傲自信的昂头,道:“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以令后世知我大汉不仅重视治国安天下,更重民生。”
引用《永乐大典》宗旨,想必很难不让人心动。尤其是刘彻。
“这个主意不错。前人未有之事,我大汉始之,召各家一道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刘彻意动无比,凡是能让他有别于旁人的法子,有何不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