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故事总是围绕着主角转的嘛,在一部以演员为主角的电影中,导演的存在意义就是要么打压主角,要么发掘主角,两者都不占的话……那就只能说这角色就是个没有存在意义的背景板,跟片场的道具没啥区别。
倒不是说彭飞飞对这种编剧技巧有什么怨念,编导编导,哪个导演要是真的对编剧常识没一点了解的话,他也就不用混了,回家卖红薯去得了。
他完全理解故事需要绕着主角转这一重要原则,也完全接受一部以演员为主角的电影里没人在乎导演的脑子里和演员无关的那部分内容,但看到李寒香的剧本中,这个连个配角都算不上的导演没有流于工具人时,他还是不禁深受感动。
他在说这个角色“没有流于工具人”时,并不是说这个角色有被塑造成讨喜模样或者有多少戏份的意思,而是指的时他是独立于主角思想体系而存在的人。
演员在演戏的时候,关心的是怎么把自己的角色尽可能演好,尽可能演活,热爱自己工作的演员会不停挖掘角色内心,然后一层一层表现出来,这是属于演员的思维体系。
在观众看来,这个是好演员的标准,他们喜欢这些有追求的敬业演员,他们会吹捧那些对角色理解无比深刻,对角色感情极深,愿意花大把大把时间去给角色写小传去思考这个角色表面后隐藏的故事的演员。
所以,在一部以演员为主角的电影剧本中,这条原则实际上就会成为所有人的“道德标准”,能发掘角色内心的人就是“好”,不让人发掘角色内心的就是“坏”。
但这其实是出于方便观众理解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的剧集拍摄中,其实并不需要所有演员都去发掘他们所分配到的角色内心。
导演的思考方式和演员是很不一样的,对导演来说,他们心目中自有轻重缓急,哪些角色需要深度,哪些角色压根就不该有深度,他们心中都有一杆称在。
不该有深度的角色如果被演出了“深度”,真的不会让电影或剧集更好,大多数情况下,只会成为一个败笔。
李寒香寥寥几笔,甚至没有发掘两者的内心和冲突,但就已经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展现了出来。
颜青一心想做个好演员,她也的确是个好演员,甚至可以说,她有一个人们想象中的好演员的必备特质——疯魔。
哪怕被分配到的只是一个龙套角色,她也会下意识地去将这个角色填补成一个真正的人。
任何看完这两段情节的人都不会怀疑她是个被埋没了的好演员。
但导演也不是个糟糕导演。
只是……颜青的闪光点出现得不合时宜罢了。
导演要的只是个工具人而已,要的只是个能演出刻板印象的普普通通的演员而已。
事实上这才更让人心酸,不是她不够好,只是这角色压根就不需要她有多好。
多么悲哀而平淡的事实啊……
彭飞飞又在取景框里看了一遍刚刚拍摄的镜头,越品越满意。
秦尤的表现太完美了,完美到彭飞飞差点忘了——他还有个人要担心呢!
下一场就要轮到拍摄男女主角的对手戏了,他立刻想起来了,真完蛋,齐敛能演好这个需要让人讨厌的男主吗……
感觉悬。
虽然他对秦尤能不能演好颜青的担忧刚被打脸没多久,但是他还是选择再次头铁地觉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