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揪着手帕,心里十分紧张,一想到承乾日后会逼宫,她就眼前一黑。
怎么会到那个地步,他可是太子啊!
武则天目光悠远,她入宫的时候长孙皇后早已病逝,虽从未见过,但却听过其与太宗皇帝伉俪情深,不由得想起了已经逝去的李治,以及两人相濡以沫的场景。
朱元璋昂首挺胸,觉得这件事唐太宗还是要和他学学,太子就应该独一无二,不能与其他人等同。
康熙也同样看向自己的太子胤礽,这可是他最宠爱的儿子,没有之一。
【这就不得不谈及到一个教育的问题,作为皇家太子,下一任的储君,李承乾无疑是有着非常良好的教育资源,加上李世民十分疼爱他,给他派去的老师都是像魏征、孔颖达等这样敢犯颜直谏的臣子。但这样的教育真的适合李承乾吗?】
【事实证明不合适,李世民能接受谏言,那是他有足够的自信,且阅历上去了,根本不惧怕别人的评价。但是李承乾他还是一个少年,我在这个年纪的时候自尊心非常强,别人说一句重话就会哭。李承乾没哭,但委屈是无可避免的,盖个房子会被批评,被比作秦二世。日益的批评、劝谏,加上母后离世无人安抚,身患足疾、不良于行的难堪,自然整个人就越发自卑和焦躁。】
【再看到父皇同样疼爱弟弟李泰,也会惊恐,是不是自己这个太子要被换了。】
【偶然得知李泰有夺嫡之心,李承乾开始放纵自我,宠幸太常乐人、私引突厥入宫、不敬师长。唐太宗知道这些事情,也没有想废太子,只是将男宠杀死、命人告诫李承乾。然而父子两人的隔阂没有消失,反而愈来愈深。】
【直到李承乾忍不住,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同侯君集、李元昌等人勾结,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事情败露,被李世民幽禁[4]。对于这个儿子李世民倾尽心血,当然不忍杀他,最后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
【那么最后怎么会是李治登基,而不是李泰呢?当然是因为李世民想同时保住他们三个,如果李泰登基,李承乾必死无疑,于是他选择立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只能感叹李世民爱之深、责之切啊。】
【有人戏言,兄弟相争的戏码在李承乾这代重复上演,也不失为一种家族遗传。但到底是谁的错?是身为太子的李承乾不应自卑、还是李世民错在宠爱其他孩子?】
最后只能听见天幕长叹一声。
嬴政想到扶苏自杀的事情,这个儿子应该也这样想过,可是他的行动不明显吗,都将扶苏派去蒙恬身边,难道非要他明说出口?
他按着额角,有些头疼。
扶苏心虚抿唇,不是李承乾的错,李世民也没有错,只怪世事无常,唉。
刘彻摸着刘据的脑袋,他日后也只会宠爱这一个孩子,引以为戒啊。
贞观年间。
宫内久久寂静,李世民看着跪在地上的几个孩子,“起来吧,地上凉。”
李承乾抬头已泪流满面,李泰也哭的很大声,李治红着眼睛,不知道两个哥哥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李世民心软了,将几个孩子搂到怀里,“是朕错了。”
这一世还有改正的希望,真好啊,也不知道那一世的承乾到了外地会不会水土不服、生病的时候有没有人照顾。
朱元璋心虚了,下面的几个孩子都是标儿带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