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就把技术学走,说来不好意思,这技术他也不会,新的高炉全是由李氏派来的人所筑,叫什么反射炉。现在投入使用的是第一座炉,当时说先筑一炉试验,成了再继续。
运气不错,第一座就成功了。开始时出料千多斤,已经达到了李世民承诺的数量。开炉十几天后,已经稳定日产两千多斤,也正想李世民承诺的那样,直接出来就是钢水。
质量呢不能说特别好,搅炼法就是这个缺点,对钢的含碳量控制不好,但它简单啊!放在这个时代更是嘎嘎乱杀,毕竟这时代要出个好钢不是一般的费人工。
不用有经验的工匠千锤百炼就能出钢,量还这样大,还想怎么样,还想上天么。真要好钢,李氏这不是还有坩埚炼钢出奢侈品刀剑么。低端和中高端俱全,胡曾两家现在已经心甘情愿占小股,给李氏打下手了。
不过对外,他们并没有声张,李氏是武勋家族,钢铁产业有点敏感,小打小闹没什么,生产名贵的宝剑也没什么,上来就日产两千多斤的钢锭,这是使劲往天子的敏感点上戳刀子。
原来胡曾两家不愿意合作,李世民只好自己做,就打算向杨广通报一声,不指望这个赚钱了,就给自己马邑军打点盔甲,先把产业做起来,养一批工匠出来,以后扩张才有人才基础。后来胡曾两家愿意合作,那就不用了,以这两家的名义做,与李氏无关。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给李氏打掩护,两家也害怕,但是看着这利润,同样两家也都豁出去了。不过因为这个,两家又死皮赖脸的卖惨哭穷,要了半成利去。
现在他们占了三成的利,李世民占七成。
不是李氏占七成,而是李世民占七成,既然不能让天子知道这是李氏的产业,自然跟李氏没什么关系了。
萧亭受邀去看高炉炼钢,自然欣然同意。虽然机率很小,但他也怕上当。
现在唯一的一座高炉就立在胡家的地盘上,第二座高炉正在筑,周围挡着严严实实不叫人看见内部。萧亭是个外行,只能看热闹,一眼瞧见就吃了一惊:“好生高大!”
搅炼法用的高炉比现在通行的高大许多,有两三层楼那么高。曾恢这两月里也仿着外形,在自家悄悄学着筑,但不说最后没能出钢,就是炉子本身,烧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塌了,可见其高度必然有内部结构的讲究,不是随意能仿的。
萧亭没心思偷窥新高炉的筑造,他打量着这已经在运行的高炉,和水力带动的风箱,不顾这里黑烟滚滚烟尘弥漫,硬是用帕子捂着口鼻,等到了出料的时候。
红彤彤的钢水直接流出,倒进模范中,凝成了钢锭和钢条。
后面的工序萧亭没有看着,这些钢锭用的是刘彻那里弄出来的轧钢工艺来处理,把杂质挤了出来,快速处理完成,极省人工。
这些他当然也不关心,他只有一个念头:这趟马邑之行实在是太值了!
胡善又带看去看了些现成的货,不仅有坩埚炼钢做出来的刀剑,也有看着不值钱但实际上薄利多销的钢针——这是直接拉出钢线之后磨尖制鼻做成的针,比传统制针法又省去许多步骤,大量售卖同样有利可图。
至于搪瓷盆搪瓷杯,也算是铁坊的“传统”附加产品了,这个传统不是大隋的传统,而是秦汉的传统,李世民觉得大隋的民间消费力应该比秦汉时更强一些,那时候都卖得掉,他这时候应该更好买,所以同样移植了过来。
果然,萧亭去看货就没迟疑过,这个要,那个要,这些那些全都要。就是货款不足,他也果断,让萧悦立刻回长安和洛阳,找亲族好友先拆借,再从那边换成铁料运过来买,然后能买多少是多少,反正不能空手而归。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