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他还不是那么丧心病狂的人。
便道:“好,都听你的。”
只是他既不懂跟陌生的妻子相处,也没有过女性朋友,于是在感情上只好先把楚韵看成妹妹。
他跟妹妹相处很有经验。
杜容和想,自己今年十九,楚韵今年十六,他们都还年轻,等楚韵养好身体,再来说夫妻的事对他们也不算太迟。
楚韵看他能同意,也心生感激。就这一天的相处,她便能瞧出来杜容和是个很好的人,可再好的人,她也不想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跟他过一辈子。
即使日后磨合不好,楚韵也愿意让杜容和重新娶一房妻子,到时自己再回乡下种地去。
那时候她是二婚妇人,又跟杜容和建立起真正的朋友之情,不看僧面看佛面,叔伯想来也不会再打她主意。
两人这么说定后,很快都放松下来。
杜容和也不再露出虚伪的温情,还跟楚韵说了些杜家家事。
渐渐的,楚韵对杜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她总算知道杜容和为什么娶自己了。
杜家祖上当年在沈阳也算比较有名的士儒,努尔哈赤打过来后就这么把杜家这一支掳走,归到自己的正白旗名下做了包衣奴才。
后来杜家又分给了多尔衮,顺治爷上位后将正白旗收到自己手上,杜家跟着成了上三旗的一员,从此只在内务府为皇帝做事了。
楚韵在杜家只待了两日光景,已听宾客说过几次“天子近臣”。
听起来风光无限,可问题是沈阳老家还有一支杜氏。
这支杜氏当时打仗是跑了的,打完了以后又在沈阳繁衍生息。
京城杜氏的不幸就在于,沈阳的杜氏跟楚家老太爷是一路人。
楚家老太爷到死都认为自己是大明遗民,而且真的做到了为大明守节一辈子。
楚老太爷对平头百姓很宽容,对曾经有名有姓的包衣奴才就万分鄙夷了。楚韵没见过老太爷,但她出门前亲眼看着楚大给祖宗上香时,先找了块黑布把老太爷的牌位蒙着。
楚老太爷这类人遍地都是。
有这类人做对比,另一类人日子就不好过了。
两类人离着远那还好些,杜家这个离着远也没用,同根同源打断骨头连着筋,只能此消彼长了。
杜老爷并不服气,认为自己这支是流过血的,死得就剩他爷爷这个独苗了,你们那都是逃兵,装什么大瓣蒜啊。
形势不饶人,人家如今就是以明遗身份在乡绅士族间备受好评。
杜容和怕她听不懂,便挑了个同妇女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位举例沈阳杜氏有多受好评,道:“沈阳杜氏和江宁织造交情便不错,沈阳杜氏来京里十次有八次都是跟着他们去参加诗会,翰林院里不少人都很熟悉这些不肯出仕的俊杰。”
楚韵只听到了前半句。
清朝的官楚韵除了如雷贯耳的那些,认识得不算多,江宁织造她还真认识。就是曹雪芹的祖宗曹寅呀!
楚韵道:“那沈阳杜氏确实挺有名声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