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颂谦逊地说道:“您过誉了,我只是正好比较喜欢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有些研究而已,我需要向各位前辈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老辰还想说什么,就被另外一个研究人员打断了,“陈同学,我发现你们用来计算材料应力的公式,好像是论文中另外一个公式的变形。请问为什么要用变形公式,而不是原公式呢?看起来在计算方面,似乎并没有更加简便。”
陈颂说道:“是的,您看的没错,这个公式确实是论文上公式的变形。变形之后的公式虽然在计算方面并不会更加简略,但是……”
陈颂花费了许多时间用来解答研究员们的疑问,虽然在座研究员的水平都很高,但是越是高深的科学知识,细分学科越是详细,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同一领域里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了解。
比如说同是数学家,数论领域的数学家,对于代数领域比较艰深的知识可能就完全不了解。
第056章 选址考察 二合一
早上的会议结束之后, 童一淮和陈颂就得到了本组所有研究员的认可,因为他们提出的解决思路确实比其他研究员目前的想法更好。
虽然现在还不确定这个思路真的能够解决问题,但科研本来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在得到追踪的答案之前,本来就没有人能够打包票。
而能够给出这样的解决思路,已经足够说明童一淮和陈颂的水平了, 足以证明他们虽然年轻能力却不像是普通的年轻人那样平庸,完全有资格和他们共事。
这些一辈子扑在科研上的研究员们还是比较单纯的,看人只看能力。
两人的思路得到大家的认可之后,之后的工作就由大家分工进行, 相对的童一淮和陈颂也就没有最开始的时候那么忙了,基本也能在小许的提醒下按时和其他人一起去食堂吃饭, 还认识了其他的研究员。
其他研究员对他们这两个项目组里最年轻的正式成员显然也很好奇, 尤其是对陈颂, 他甚至还没有拿到本科毕业证书。
他们很快发现, 童一淮和陈颂似乎都得到了王院士带的小组的其他研究员的认可, 不免都有些惊奇。
而这些,或多或少在王院士的小组里都有熟人, 自然得趁着休息的时间打听打听,然后童一淮和陈颂那天在会议上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项目组。
大家都知道了, 王院士项目组里刚来的那两个年轻人不得了, 三天不到的时间,就想出了困扰了他们许久的临界值问题的解决思路, 而且这个思路还非常精妙, 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于是童一淮和陈颂就发现, 每当他们走在路上, 或者在食堂里吃饭的时候, 总能吸引许多目光,而当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则能够得到一个和善的微笑。
虽然感觉有点奇奇怪怪的,但忙碌的童一淮和陈颂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交际,所以除了会以一个微笑之外,他们也始终没有机会去认识那些有些奇怪的研究员们。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之后,就算得出了一组数据,并根据这组数据做出了样品。
所有人挤在实验室里盯着试验台上的样品,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童一淮和陈颂也很期待这个结果,但他们两个年轻人,还真不好意思和这些年龄大部分能做他们的父亲,至少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