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竟取出炉子点火,架上锅,放水,扔了一把米进去……把沈持看得呆了。

哦,他想起来了,本朝的乡试是允许考生携带者米面油盐酱醋到号舍里来煮饭吃的,听说是为了照顾贫寒买不起熟食的考生。

……

沈持往号舍里面坐去,他的头差点撞到墙壁,比三年前更难塞进去了,累得一身汗才找到舒适的坐姿。

等考生一一就位,就轮到考官团登场了。

乡试考官团的规格亦很高。

正、副主考官,一般由天子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正三品以上官员充任,协助主考的同考官,又称“房官”,则由各省进士出身的儒官出任,监考一般由知府充任。

此次秦州府乡试的主考官天子钦点的礼部侍郎李叔怀,时年五十一岁。

鼓鸣之后,他一亮相沈持发现他开口讲话之前有个习惯,总是接连不断地眨巴眼睛,这动作让他看起来不像朝中高官,而是邻家老伯。

号舍之中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说他年少时其貌不扬可以说有些丑陋,即便考中榜眼也不得天子待见,进士出身却做了二十年偏远之地的官员,到了四十五岁后,当年的同年们成了一群老头子,好看不好看的,差别已经不是那么大了。

李叔怀这时候才入了天子的眼,一步登天当上礼部侍郎。

第59章

听了主考官李叔怀一耳朵八卦后, 又闻一声鼓鸣。

是要发卷子了。

一同考官说了声“肃静”之后,书吏们开始分发卷子。乡试的试卷均于每场考试前一天夜里由抄写完毕,据说不让付梓印刷怕漏题, 并于考试当天发给考生,人手一份。

发卷子的时候顺带还发一个透明的油纸袋, 是交卷时用来装试卷的,防止被溅水或洇墨。

试卷拿到手, 沈持先数了数张数,不缺, 又看看题目, 无漏, 这才去细看考的是什么题目。

头一场题目还是四书题——考大小七篇八股文,头一道是大, 要作囫囵一篇八股文, 余下的是小,都是只论述一段即可, 后面还有两道当朝律例相关的题目, 不过是死记硬背之类的, 倒容易。

在退思园的时候王渊跟他说,乡试重头场,头场又重头一道题目,也就是说把这篇文写好, 金光闪闪的举人功名就朝你走来了。

沈持看着头一道题目默念: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①

一共念了三遍。

题目出自《大学》,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此以没世不忘也。”

这句话在朱熹的《四书集注》中有注疏:“《诗·周颂·列文》之篇。……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所以既没世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②”

是记录、歌颂周朝文王和武王父子二人功德的。

沈持在脑海中把做八股文的素材都翻出来,他没有急着下笔,而是抬头去观察了几眼主考官礼部侍郎李叔怀。

按照考生们的说法,李叔怀是榜眼出身,但因容貌不佳导致仕途不顺,只能到偏远的地方当微末小官,,多年宦海苦苦游弋,这与他脸上深重的沧桑之感相符……想来他好的文风更倾向于恪守绳墨,厚重不跳脱……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