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酒盅很小,也就是喝了三口之后, 官员与举子们开始作诗互赠。
李叔怀身为此科的主考官, 他先来一句赠给新科举子的:“今日桂枝平折得, 几年春色并将来。②”
新科举子们叫好后再度拜谢他。
余下官吏也赠了恭贺的诗。
而后,他们都看着沈持:“沈解元,该你了。”
沈持窘迫地说道:“诸位大人, 学生不会作诗。”这个风头他抢不了。沈持有点不明白,他明明是胎穿来的,也算当朝土著吧,为何能学得会八股文,就学不来作诗呢。
众人:“沈解元无需谦虚。”
沈持汗颜:“学生着实不会,连韵脚都押不清楚。”当然他也没专程学过怎么作诗。
众人:“……”
“我正好有了一句,”汪季行出声给沈持解围:“诸位大人、同年请听。”
他沉声吟道:“桃花直透三千浪,桂子高攀第一枝。③”
“好!正合汪兄亚元的名次,”黄彦霖赞道:“也算赠给沈解元了。”
沈持举起酒杯谢他。
这诗作的还都挺有水平的——他发自内心地想:将来也是脍炙人口的。
韩其光笑道:“某少年时也总是得不得佳句,后来年岁渐长就自然而然有感而发了,沈解元年少,得不到好句也是有的。”
一席话既吹捧了汪季行作的诗,又安慰了沈持,说话好有水平。
赠诗比较磨洋工,要想,要品……生生贯穿整个鹿鸣宴,使得宾主尽欢。
最后,李叔怀再举杯赠新科举子一句:“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④” ,他说完,奏乐停,宴会结束了。
临走时,知府韩其光又给举子们一个小小的惊喜——送了一盒印有桂榜字样的饽饽来,让举子们带回家中同家人一道享用。
饽饽不愧是省府衙出品,用镶着银边的盒子装着,看着非常精美。
各省的鹿鸣宴散了之后,新科举子们要回到家中,接受当地官府的宴请,还要祭祖修坟……总之,要忙活一两个月。
这就是为什么秋闱考中的举子,明明做文章上已学无可学,但却鲜少有赶考次年春闱的,时间太紧凑了。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再读三年书,待下一次杏榜。
九月初十放榜日。
禄县。
没玉村,沈家。
午后。
“沈老爹,挂红绸的官差来了,嘴里念着沈老爷,”一个后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冲进沈家的大门喊道:“定是阿池考中了。”
秋后农闲时节,沈山手里拿着根竹篾,正在编个小笼子给沈持养的蟋蟀换换地方,听到声音一探头:“你说啥?沈老爷?”
他倏地丢下手里的竹篾:“快,快把大门打开……”
“老婆子,阿二,快拿赏钱出来。”
“……”
一声敲锣声落地,官差亮着大嗓门在沈家门外喊:“这里是沈老爷家吗?”
沈山带着沈家一大家子人趔趔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