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散皆是赶着来朝参的文武百官,北风卷出凛冽的寒意,把诸位大人们吹得满口齿颤。
除了内阁七位大学士之外,上朝并不是每日的要务,对于隋策这样的三品官,每逢一、五、九才至含元殿听政事。
且如他此等驻守京中的武将,若非遇着紧要军情,朝参日也就是带个耳朵听文官们互相扯头花,一般没多少进言的机会。
不过今天例外——他要上呈文,得当着一帮同僚的面检讨自我,的确有些丢人。
好在脸皮够厚,换个面子薄的修书编纂,大概能当场羞愤欲死。
昨日偏巧又是休沐,不说在现场,两边高楼上吃酒的就有不少朝官。
遇到几个较真的怕是得揪着他不放,如今只希望付临野在都察院多替他活动活动人脉,按下这些言官的嘴,别来拱火。
鸿德帝尚未驾临,大家还都围在殿外。
他摸出自己的文稿找了个角落,打算熟悉熟悉内容以防磕巴,耳畔忽就听得两个言官在窃窃私语。
“你听说了吗?昨儿夜里怀恩街出大事了!”
隋策耳朵一竖。
他暗道——不是吧,传得这么快?
另一个连忙附和“早知道了”:“几位阁老披星入宫,商量了一宿,现在还未出现,依我看待会儿早朝恐怕就得议这个。”
隋策把呈文一合,免不了心头生疑。
事情竟闹得如此严重么?连内阁大臣都惊动了,居然要摆到朝堂上公论……那他这份“罪己书”也不知够不够用。
是不是得临时再想两段为好?
隋策尚在盘算其中的分量,耳边的话咋咋呼呼传来:“何止呀。”
“陛下他老人家想必也听闻了,否则你道圣驾为何来迟?定是给气得不轻呗。”
什么,连皇上都得到了消息?
这宫里的人是不是太八卦了一点。
他顿感不妙,揣好呈文便要朝后殿的方向去,举目四顾正在寻人,背后一串花枝招展的脚步声颠颠儿地靠近,“啪”在他肩上一拍。
隋策回头就看见付临野那张没心没肺的脸。
“干什么呢,着急忙慌的,内急如厕吗?”
“我又不是老周头,年纪大了遍地找茅厕——诶,同你讲正经的。”他先张望左右,十分忌讳地压低嗓音,“他们说昨晚怀恩街的事传到了陛下那里,谁捅上去的?这也值得上纲上线吗……
“是不是有人从中作梗?”
付临野愣神反应了一阵,才后知后觉明白他所言为何,“啊——”
他摆手,“嗐,不是咱大嫂那事儿。”
说着掩着嘴低语,他人没隋策那么高,咬耳朵不免还得踮下脚:“外头在传,说戌时冰戏节开始后不久,安定门忽然涌进一群流民,打晕了守城的几个兵,从烟云巷直上御街去了。”
隋策:“流民?”
“就是早前西南受灾的那几个县里人。上回朝参日老周头他们不是还坚称灾情并不严重么?人家现在找上门讨饭来了,这脸打得真响。”他搓了个响指一叉腰杆,满眼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神情,“等下可有好戏瞧了,周伯年裤子兜不住屎,你猜梁国丈肯不肯花力气保他们?”
隋策的注意点却不在于周大人的去留,他越听越奇怪,反问道:“流民有多少人?”
付临野:“三四十?妇孺居多,青壮的也就占一半吧。”
“安定门的城门兵还打不过十来个吃不饱饭的乡下人?”
付御史文雅地一摊手:“这我就不知道了,不才只会读书打嘴仗,手无缚鸡之力,不清楚诸位好汉的战力高低。”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