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布是不是比油纸要好一些?”姜宁尴尬地摸了摸鼻尖,幸好卫长昀情商不低。
问:“那买这个好了,耐用。”
家里用的东西,买便宜的只能省一时,要贵得不多,那还是要买质量好点的。
不然用不了多久又坏了,还平白多花钱。
“结实一些。”卫长昀说。
他俩说话间,已经走到了面摊外。
永安镇只有两家大点的酒楼,一家客栈,其他小铺子倒是不少,面馆、包子铺这些。
姜宁忙了一早上,一闻到面香,觉得自己能吃下两碗面。
“这儿有什么面?”姜宁习惯地想找菜单,结果桌上只有一只茶壶,尴尬地问卫长昀。
“豆花面、葱油面和打卤面。”卫长昀翻了杯子,倒了两杯茶,“才开春,卤子应该是笋。”
打卤面?
姜宁眨了眨眼,这不是北方爱吃的,他们这儿可少听说。
羊肉面、牛肉面、辣鸡面跟豌杂面他都吃过,街上卖得也多,打卤面一次都没吃过。
“听阿肆说,老板祖上是北方迁过来的。”卫长昀解释道:“他家的面劲道。”
姜宁明白地点点头,捧着杯子喝了口茶,嗓子可算舒服了不少,“阿肆是你同窗?”
卫长昀“嗯”了声,道:“他家在镇上,卖豆腐的。”
阿肆。
在私塾里有要好的朋友,那是好事。
姜宁心里暗暗想,他还担心以卫长昀的性子,独来独往,太过不近人情。
现在能叫人家“阿肆”,那关系肯定好。
老板煮完两碗面,回头问他俩要什么,一听要两碗打卤面,高声应了好,开始往锅里下面。
姜宁想尝个鲜,一闻到香味,肚子里的馋虫直叫唤。
两碗面很快上桌,山里挖的鲜笋被做成了卤子,口感嫩脆又不腻,和面拌在一块,一口下去,完全不觉得面腻。
姜宁拿着筷子,胡乱擦擦,呼哧呼哧吃了起来。
卫长昀吃香并不急,一半是因为性子沉稳,另一半是私塾里大家都吃得不快。
他看姜宁吃得这么香,食欲被勾起来,干脆也埋头吃。
“这老板手艺真不错,我不怎么喜欢吃面都觉得好吃。”姜宁是典型的米饭胃,一点接受不了面当主食,偶尔一顿还行。
“嫂嫂要是喜欢,下回赶集可以再来。”
卫长昀想得简单,姜宁现在是家里最年长的人,又是能赚钱的人,想吃面就得让他吃。
姜宁擦了嘴,手撑着脸,“什么东西都不能接着吃,容易腻。”
卫长昀拿着筷子的手一顿,“和土豆片一样?”
姜宁笑起来,觉得卫长昀果然还是个小孩,“差不多吧。”
不知怎么,卫长昀从他话里听出了几丝敷衍,就像对小小、小宝他们说话似的。
卫长昀往街上看去,左右扫了一圈,“刚才姜家大哥的事,不要紧吗?”
姜宁哪想到他还惦记这个,“短时间肯定不会往我们家里来了,毕竟一听家里有人生病,就知道得花钱,还是不知道底的数,谁会愿意沾呢。”
旁人或许还能正常往来,但姜家那些个人一定不会,肯定躲远远的。
不过卫长昀一说,姜宁倒想起一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