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能人贤才……”刘恒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看向刘启。
刘启若有所思地低下头,片刻后他眼睛一亮,忍不住起身大笑道:“届时,第三股势力将出现在朝堂之上,外戚世家皆可分崩离析也!”
如今选官采用任子制,即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意思是两千石以上官员,只要任满三年,即可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官。[3]久而久之,朝中不都是那些高官一派之人?
但是有了科举制就不一样了,毕竟,外戚也好,世家也好,谁能保证世世代代都出能人呢?但是通过科举层层选拔上来的,每一届都是能人!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禀报。”刘启顿了顿,“吴王叔的太子刘贤入长安后,几次三番入宫寻儿下六博棋。”
“那启儿你便好好陪一下你堂兄吧,毕竟他孤身在长安,难免思乡心切,你身为太子又是弟弟,理应作陪。”
“儿臣遵旨。”
父子俩相视一笑,继续看天幕。
。
不说各朝的掌权人如何察觉到科举制背后的意义,便是各代的平民百姓也无不为“免税免役做官”而动容。
“要是大汉也有这个劳什子科举就好了,我不求孩儿当官,只求他能为家里免一分田税。”
“妾不愿良人上战场挣军功,若是能读书挣爵该多好。”
“读书啊,那是咱这地里刨食的黔首配奢望的吗?”
“我自认学识不输那张氏子,只因他家中有余力为其宣扬名声便被郡守辟为门客,若有此科举,我必也能食君之禄!”
“不妙,这科举二字一出,不知天下将有多少卑贱的黔首心思浮动,御座上的那位也说不得会为之心动,届时朝中你我公卿贵族之地位便要动摇了!”
当然,也有人的关注点完全不在这些藏书、科举什么的之上——
“天文地理我大概猜得到是何物,那有机无机、函数双曲线、杂交生物圈又是什么东西?后世竟有如此多繁杂的学派吗?”
“十二载要学这么杂的学识,那怎能专注于圣人之言呢?尽贪其多,而无法精识,实在是误人子弟!”
第34章 大学一日游(二)
【云青青走了十五分钟,终于走到目的地,也就是田径场上,哪里已经早早布置好了场地,彩旗招展,横幅俨然。
她一到活动入口处,就有热情的志愿者迎了上来。
“您好,请问是来参加校友活动的吗?您是一个人来的吗?”年轻的女孩子笑容满面。
云青青点了点头,然后报上了自己的学院和年级,女生立马就招呼了同伴过来。
“学姐,你们学院的位置有点靠里,由我们的志愿者带你过去吧。”
“好的,谢谢。”云青青道谢之后跟着同学院的学妹前往集合地点。】
。
宋哲宗时空。
大朝已散,赵煦在文德殿稍作休憩。
十八岁的少年天子面色不虞地坐在御座之上,若非他尚知克制情绪,这御案之上的笔墨纸砚只怕是要尽数被扫落至地了。
方才朝会之上,朝中新旧两党又吵得沸反盈天,为了己方的利益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恨不得把对手踩到泥里去。
赵煦素来厌恶旧党一派在他尚未亲政之时对他的冷落,更不满高太后昔年对他的种种压制,因为他期待着在自己为帝期间能够如同当年神宗朝的变法一样,让大宋强大起来。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