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我大宋青史之声名,尽败于二帝之手!”
他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曾孙,与太上皇赵佶同辈,所以他敢说旁人不敢说的话。
更何况,在北狩途中他看尽了亲眷受辱的种种惨况,也目睹了高高在上的帝王卑躬屈膝只求苟活的丑态。
这段时间,他在北地艰难抗金,又自天幕中窥得种种信息,心中对于帝王的那层滤镜早已碎得干干净净。
跳出赵宋宗室、天子之民的身份去看,赵士珸意识到大宋沦落到如此地步,赵佶和赵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非往日他以为的单单只是奸臣作乱。
说到底,奸臣佞幸不绝,背后必然离不开皇帝的昏庸无能。
“若是此二獠还有一丝半缕的羞耻之心与皇室威仪,当自绝于金营,以示大宋不屈气节。”
在他人因为宋朝疆域而羞愧脸红的时候,赵构的脸也红了,不过他不是因为羞耻,而是激动和兴奋。
“大宋国祚绵长,宗庙可无虞也!”赵构愉快地嘬了一口美酒。
不过很快他又陷入了苦恼。
“也不知这八百等降水线在哪里?不若直接与金人议和,两国以此为界,换得天下太平?”
。
【“而日月山以前叫赤岭,什么时候开始叫日月山的呢?这就跟我们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历史人物息息相关了。大家知道是谁吗?”导游抛出了一个问题,立马引来稀稀落落的回应。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没错,就是文成公主。”导游笑眯眯地给答对的游客发了糖果,继续道,“相传,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
由于唐朝时,大唐和吐蕃以赤岭为界,过了这座山公主就要正式离开故土,踏入一个陌生的国度度过余生。
因此她对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文成公主站在峰顶西望,不禁取出了‘日月宝镜’,镜中映出了她回不去的故乡长安城与此生不复相见的亲人,悲喜交加之下公主失手将镜子打碎成两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从此以后赤岭就改名为日月山。”】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原本在兴致勃勃赏风景,同时也在盘算着某些属于天策上将的小心思,这个听起来颇有几分浪漫与玄幻色彩的故事,却让他心下一沉。
“原来,大唐也有和亲公主吗?”
扪心自问,两国邦交是以一个弱女子为纽带的吗?
“可惜,大唐暂时无力将吐蕃纳入麾下。”这意味着这样的和亲公主或许还会有很多。
这又会是谁的女儿,谁的姐妹?
。
唐睿宗时空。
太平公主微微发怔,她想起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李奴奴,或者说她更熟悉的是那个封号,金城公主。
李奴奴算起来还是太平公主的侄女,她是邠王李守礼的女儿,后来被唐中宗李显收养。
虽然李奴奴只是宗室女,却也是自幼其他公主一同成长于皇宫中。
神龙三年,中宗皇帝下旨进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去岁,年仅十三的李奴奴踏上了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远嫁之路。
想到当初李奴奴出嫁时,中宗皇帝亲自渡过渭河设宴百官,又命随从大臣赋诗为公主践行,席间中宗皇帝谈及公主年幼远嫁更是唏嘘涕泣。
太平公主听闻此况,却只想到当年吐蕃向大唐求亲,点名要娶她,母亲为了不让她远嫁,又顾忌两国邦交,只得让她在太平观出家。
思及往事,太平公主不由得心中酸楚,既是思念当年在父母膝下承欢的时光,又有些物伤其类的感同身受。
“也不知奴奴在吐蕃如何了?”太平公主突然对这个感情一般的侄女心生怜惜,纠结了片刻,还是在评论区发出了她对金城公主的问候。
等了许久,太平公主没等到金城公主的回应,只得暂时放下此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