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出了莫斯科公国,后者在下一个百年陆续吞并周边其他公国,最终在十五世纪下半叶,莫斯科大公国重新统一了罗斯境内所有的公国,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公国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当然,这就是后面的故事了,这里先按下不表。
在被我们忽视已久的中南半岛,建国于九世纪之初的吴哥王朝在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期间达到全盛,其强大的象兵部队打遍中南半岛无敌手,控制了半岛大部分地区,由于其主体民族为高棉人,故又称其为‘高棉帝国’。
突厥人又在阿富汗斯坦建立了‘郭耳国’,即古尔王朝,占据了印度北部大片土地,甚至一度与西辽接壤,为后来持续300多年的德里苏丹王国时代打下了基础。
北非,阿卜杜勒·穆明在摩洛哥推翻了穆拉比特王朝,建立了除阿尤布王朝以外的另一个穆。斯。林国家——穆瓦希德,并在本世纪后期达到全盛。
在欧洲的东法兰克王国——其实这个时候早已能称其为德意志王国,由于萨利安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也就是刚刚说过的‘卡诺莎之悔’的主人公之一亨利四世的儿子——亨利五世绝嗣,出身于霍亨斯陶芬家族、迎娶亨利四世女儿阿格尼斯公主的腓特烈一世登基为新皇,拉开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序幕。而纵观整个霍亨斯陶芬王朝,与罗马教会的权利斗争是永远的主旋律,甚至一度迎来的王权的复兴。
而曾经的强国拜占庭帝国已经衰弱,又受制于东征的十字军,虽然君士坦丁堡依旧经济繁荣,也是世界的主要都市之一,但与前几个世纪相比,拜占庭已经失去了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地位,沦落成了偏安一隅的小国。”】
。
明太祖时空。
看着欧亚大陆那五彩斑斓的势力分布图,朱元璋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他在后世听到的一句话:
“所谓‘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这说的就是此时的世界吧。”
马皇后看了看地图,感慨道:“那些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总是在相近的时间强大,又在同一时间段陆续消亡,这仿佛在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这话勾起了朱元璋的畅想:“也不知大明这几百年的国祚,世界又有哪些国家与大明同在呢?”
历史的牌桌上,牌手换了一轮又一轮,如今又是谁在世界的另一角与我共同书写同一页史书的传奇呢?
。
唐太宗时空。
“英主固然能带着国家快速强大,但国朝若想平稳绵延,还需保证后继之君的水平啊。”
李世民一想起史书上记载的种种秀下限的操作,就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痛苦面具,虽然他有信心成就远迈秦汉的伟业,但谁能不羡慕秦汉的六代明君呢?
“不过即使是秦皇汉武,又岂能保证子孙的能力呢?”三代以后更不用多说,再如何英明神武的君王百年之后也不过是宗庙里的牌位罢了。
如此看来,要么针对继承人得有一份完备的为君之道指导,保证继承人的下限;要么,就得建立一个能让国家稳当运行的体制,保证拉胯的皇帝也不会影响太多,甚至可以换一个皇帝,免得涂炭苍生!
“朱明所谓内阁好像还行,皇帝二十年不上朝都能令国家运转下去。”李世民当然知道这其中的种种隐患,但还是那句话,世间哪有完美的制度呢?无非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罢了。“回头与众卿好生商议一番吧。”
每当这时候,李世民就格外庆幸——还好我有可靠又得力的文臣武将们!
。
秦二世时空。
“这般强国林立的环境,未尝不是前面几个世纪强大帝国的代代积累所致。”扶苏再一次深刻地意识到,即使是盛极一时的辉煌王朝,也不过是为后人打下根基罢了。
“蒙受先人之恩泽,自然也要为后人留下余荫。”扶苏又想起那言犹在耳的横渠四句,“承先祖宏志,定万世基业,也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一种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