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平时经常花天酒地,被自己不止训斥过一两次。
虽然自己知道他打仗很勇猛,但没想到,居然还能这样让人刮目相看!
不愧是他的侄子!
[陈友谅暂退,但他心里越想越气,于是干脆在鄱阳湖,向朱元璋发动决战。
其实就算他不决战,朱元璋也不会让他走。因为朱元璋一来就让水军封住了鄱阳湖周围水系的出口,让陈友谅无法退回上游,讲究的就是一个关门打狗。
战斗的过程并不复杂,因为《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就是参考了这场战役。
所以铁锁链桥、火攻、围困这些元素一个不少,而且陈友谅更惨,当时是在鄱阳湖被困了一个多月,最终在突围时,身中流失,不治身亡。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朱元璋花了一年的时候,陆陆续续吞掉了陈友谅的广袤地盘,已然是南部霸主。
这时,他才从容的往东调头,去收拾东边沿海的两个私盐贩子--张士诚、方国珍。
没错,方国珍这么多年了,还在浙江沿海蹦跶。
但朱元璋接收了陈友谅的遗产,水师力量进一步增强,收拾他们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水师!水师!朱元璋在心里暗道,他一定要想办法把水师搞起来,现在他手下的水师确实不能跟徐寿辉那边比。
[终于,他统一了除封闭的四川外,整个长江以南地区。
到这时,他才正式建极,而且只自称吴王,把朱升的九字真言实践的非常到位。
这一年,朱元璋三十六岁,距离参加起义过去了整整十一年。]
【作者有话说】
推荐谭富英或谭元寿爷俩的《战太平》
因为最开始就是想写朱元璋起义的,所以细节多写了一点,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无聊
第21章 元末农民起义10
◎飞龙在天!◎
[其实说他统一南方后才建极称王也不准确,因为“吴”这个封号最开始是来自于韩宋朝廷。
在朱元璋通过使诈,在江东桥大败陈友谅之后,小明王那边就紧急封他为吴国公。三年后他在鄱阳湖噶了陈友谅,都不用韩宋那边再出诏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就纷纷上疏,拥立他晋吴王。
那为什么我说他在彻底打败张士诚后才建极呢?
因为小明王韩林儿死了。]
酒楼中,王生嗤笑一声:“呵,我就说个朱元璋不简单,天幕上的小娘子还为他分辨,说什么我阴谋论。看看,这小明王死的也太是时候了。”
身为勋贵家庭出身的武人,宇文还是很佩服朱元璋的,于是从另一个角度挽尊道:“当年项羽杀了楚怀王,可是给刘邦留下了攻击他的口实,因此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这朱元璋能鼎定天下,想必不会留下污点。”
王生本来想嘲笑他幼稚,能当皇帝和有没有污点有什么关系?咱们陛下当还玄武门弑兄迫父呢……
不过想想身边这人对陛下的盲目崇拜,就咽了下去,实在怕他拳头硬。
[自从朱元璋投靠到韩宋朝廷,他的治下一应用的都是小明王的“龙凤”年号。即使小明王被朱元璋解救,安置在滁州后,韩宋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朱元璋这边也依旧没变。
毕竟我们八八是个体面人嘛。
但他和张士诚决战时候,小明王恰好死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