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遨游历史长河,畅谈古今因果,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视频吧。]

朱棣正带着自己的大胖儿子朱高炽在巡视京营,语重心长的嘱咐道:“君王之重,在器与名。而用什么来保证器和名?那就是武力,就是军队!明白么?”

朱高炽赶紧点点头,他又不是傻子,军队当然是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心。可他现在才刚当上太子没多久啊,这军队跟他有啥关系?

他避之不及好不好!

朱棣撇了他一眼,没理会他的小心思,接着说道:“京营,不仅是为了拱卫京师,更是要保证是天下最精锐的军队!强干弱枝,才不会酿成唐末的藩镇之祸。那天幕的垂训你也听了,朕这点家底都被你那好孙子给糟蹋没了,朕绝不允许再出现这种情况!”

朱高炽点头如小鸡啄米一般:“儿子一定会慎重给瞻基选妃,决不会让孙氏女入宫,从源头解决问题。”

朱棣顿了一顿,摇头道:“没有孙氏还有李氏王氏,不叫朱祁镇也可能会叫别的,你这个源头找的不对。朕决定,凡我大明皇帝,需每日视察京营,旦夕不可懈怠。此为定例,不可违背!”

皇帝天天盯着京营,总不会对军事一窍不通,随随便便就葬送二十万大军吧?

朱高炽心里叹了一口气,他是真不爱骑马跑来跑去啊!可不得不答应。

正在这时天上出现异动,朱高炽看到了熟悉的景象,知道天幕来了,想起之前陪父皇观看的场景,他的心情又沉重了三分。

随时挨骂还不如骑马视察军营呢。

[之前我们讲了许多明朝的积弊,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到了天启年间,这些因素渐渐集中汇总,开始爆发。

那么到了崇祯继位的时候,天下是个什么样子呢?]

崇祯嘴里发苦,什么样子?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呗。

[我只能说,惨,很惨,非常惨。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小冰河期,全球都气温骤降。举个例子,唐朝时,长安能种柑橘,可到了明朝,海南岛会下大雪。

而崇祯继位后,天灾愈演愈烈,每年都要闹一通,到他煤山上吊之后才缓和一些。]

大殿里死一般的沉寂,没人敢说话,甚至群臣动都不敢动一下。

他们现在就是恨不得自己立马变成聋子瞎子,好逃离这些是非。

皇帝都去煤山上吊,那意味着国祚不久了!

崇祯仿佛被定住了一般,虽然上次他已经知道自己要变成亡国之君了,可再一次知道才是收到了非常大的冲击。

难道天命不在我大明的么?

煤山,就是后面那座西山吧。

西山本是成祖朱棣的陵寝,后来发现了煤矿,京城那些目无君父的勋戚便胆敢在成祖头上动土,开私窑牟利。

朝廷严令禁止也没什么用,后来那位素来无状的明英宗朱祁镇甚至通过太监,和勋戚一起捞银子。

自然渐渐的西山就成了煤山。

崇祯猛然发现自己憋了太久没呼吸了,他暗暗叹了一口气,嘴里的苦味更甚。

能死在成祖的陵寝之下,而不是做徽钦二宗,也算是不墮祖宗威名吧。

[天启七年,就是天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