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些辅官大学士,只是辅佐皇帝的秘书机构,负责起草诏书御令,还有一些建议权,并没有议政权、行政权。

而在永乐大帝之时,内阁才真正的有了议政权,但是也没有行政权。不过up认为他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为以后内阁的大权独揽埋下了伏笔。】

嗯?这算是给朱元璋透露了未来之事,毕竟现在才是洪武三年。

胡惟庸……是个不错的官员,虽然有点小野心,但他欣赏他的干劲,觉得问题不大,可以拿捏。

听这个意思,自己未来居然会让他当中书省的丞相?然后还把丞相给废了?

废丞相他倒是早就有想法,毕竟元朝最后几十年,那权臣真是一个接一个的跳出来胡作非为,他觉得这种大权独揽的制度就是在给子孙埋祸根!

不过这个永乐到底是他哪个儿子啊?!

朱棣听到天幕提起自己,赶紧抬头。

咋地,他用的内阁跟他爹的也没差多少吧?

虽然说是议政权,但对他来说也只是建议,听不听的不还在他和他儿子身上嘛?

朱棣回头瞅了一眼自己的大胖儿子,疑惑的问:“不会解缙他们说什么你就听什么吧?”

朱高炽赶紧摆手,哪儿能啊,他又不是傻子。

【那就是他并没有取消内阁起草诏书的职责。

不过当时的六部、包括地方奏章题本都先交给皇帝,由皇帝处理。如果皇帝太忙了管不过来才会让,内阁附上意见,节省皇帝的精力。

宝贝们注意了,这个顺序很重要!奏疏先给皇帝,那皇帝才是老大,内阁只能是个辅佐性质的机构。而以前有中书省的时候,奏疏都是先交给中书省,挑挑拣拣之后再给皇帝,中书省才是老大!所以朱元璋才一定要废了丞相这个副皇帝。

但是吧,文官作为制度的解释者,又特别擅长步步蚕食的策略。任何有利于他们的变革,都会被冠以祖宗成法之名保留下去。不利的则都是恶政,一定要拨乱反正。】

这个话倒是说到崇祯的的心坎里去了,恨不得当场给天幕倒倒心里的苦水。

文官就是这么得寸进尺的不要脸!

要真是按照太.祖的祖制,贪污六十两都得拉去剥皮填草,全国的官员,不论文武,没几个逃得过!

下次再提祖制,他就这么说!看这些人敢不敢!

【所以明朝的这套内阁制度一直延续到明英宗时期被破坏了。

因为朱祁镇年幼,由三杨辅政,所以全部政务的处理、裁决,重大问题的决策,几乎由各部门议定。府、部、院诸衙门该管事务,皆由各衙门先行提出处理意见,是为“部议”。然后再由六部尚书、都察御史、六科给事中聚议载处,是为“延议”。所有奏疏,包括部议、廷议的结果,均由内阁票拟批答。

票拟后,交给司礼监进行批红,皇帝就发诏令敕谕来颁布,最后这些诏令得由六科给事中审核签署,不同意可以封驳。

因为明英宗当时还小,所以他基本就是个人形图章。但是后来的皇帝如果对于内阁的票拟不满意,就打回去让内阁重新票拟,直到满意才发诏令。另一边的给事中也是,如果觉得皇帝是乱命,也会把旨意封驳回去。

所以操蛋的点来了。

皇帝可以不断要求内阁重写批复意见,但根据\"祖宗成法\"他不能亲自下场写稿子。同样,六科给事中有封驳权,但他们不能改动批复内容。三方里只要有两方不对付,就可以无限打回重写。

“君权”和“臣权”就这样不断的来回拉扯。】

朱棣呆滞……

啊这……后来发展到这么复杂了?给事中居然能封驳皇帝的命令,简直岂有此理,以为自己是门下省呢!

【明初时,对于武官的违法乱纪,皇帝除了训诫和警告以外,并没有形成制度的考核措施和惩罚条例,所以武勋集团堕落的非常快,渎职腐败屡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