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只要齐国不是铁板一块就行。
先帝拆分齐国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刘濞去说服胶西王时的话。
还记得胶西王吧?就是那个只剩一个郡,还被当做典型削了六个县的倒霉蛋。
所以胶西王这边,听到吴王的使者说他们诸侯王是“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求,同欲相趋,同利相死”时,眼泪都快下来了,立马就同意了。
然后,使者说了吴王刘濞的计划。】
【我们看地图可以知道,吴国、楚国、淮南国都在相对南方的位置,而赵国、齐藩七国都在相对北方一些,中间被梁国给隔断了。
而梁国的西边就是通往关中长安的枢纽——荥阳。
所以吴王的计划是:他们吴国联合楚国的军队一起从南方北上,胶西王带着齐藩以及赵国军队联合一起南下,双方在荥阳汇合。
荥阳这里不仅是要道枢纽,还有一个大型的武器库和粮仓,也就是荥阳旁边的敖仓。只要他们南北汇合一处占领了这里,就可以拿到补给,然后从容向关中进发。、
吴王许诺,到时候和济北王平分天下!】
窦婴作为天子的表兄,听到这话鼻子都要气歪了,大喝一声:“痴心妄想!”
就他们那些杂牌军,还想攻下荥阳?
【为了体现自己对济北王的重视,之后刘濞还亲自去了一趟,和济北王立誓,才回去正式起兵造反,把吴国境内不支持他的官员都杀了。
随后征召全吴国男丁入伍。
征召的标准是什么呢?
刘濞说他自己今年六十二岁,他最小的儿子今年是十四岁。所以他就征发全国十四岁到六十二岁的男丁。
共得兵卒二十多万。
说实话,这也能看出来吴国那地方,确实开发的不够。刘濞经营了吴地三十年,连赋税都不收,结果极限动员也就二十多男丁。按比例推算,劝吴国人口顶多也就五六十万,国力太弱了。】
袁盎拱手对景帝道:“恭喜陛下,吴王丧心病狂,征全国之丁,必然怨声载道。且一旦大军出动,吴国必然守备空虚。”
袁盎的意思就是可以掏吴国老巢。
刘启微笑点点头,心里却在吐槽:你们一个个的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战略倒是挺多,怎么之前只知道让他杀晁错?
【檄文也发了,祭旗也杀了,兵粮也足了。吴王刘濞终于把手底下的大臣们都召集起来,开始商讨行军策略。
吴国的大将军站出来说:我们不能把全部兵马都压上去跟楚国汇合,孙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所以我们应该派出一支偏师。
大家听着觉得有道理,然后大将军接着说:我希望大王给我一支五万兵马的军队,沿着长江去打不出兵的淮南三国以及原来的长沙国,聚集他们的兵马后,经过南阳从武关进抵关中。】
【其实这个策略看起来还不错。因为吴国举国之力也就这二十多万的兵,而且大多是没经过训练的农民,精锐很少。这时候能多一点兵马总是好的。
然后关中形胜之地,主要是因为它有四大关:东函谷关——东汉之后被我们熟知的潼关所取代,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
西北两处且不论,对中原地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函谷关和武关。函谷关即连接着洛阳和荥阳,武关则是连接着南阳。当初刘邦争霸天下,就是从武关进入关中,迫使秦朝投降。但是从武关进入后依然面临着高山大川,要再穿行好一段才能到关中的平原地区,还要经过蓝田这座兵营。
而不是像函谷关一样,冲进去了就能一马平川直奔长安,所以一般来说起兵都选函谷关和潼关多一些。
但武关方向作为偏师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