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淋漓如刀,将宋孝宗迎头一顿痛批,可谓毫不容情。李冲提议立三长制的时候,也是如此雷厉风行,当朝怒斥守旧派众臣。】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尤其是《美芹十论》里的这一句「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沉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一针见血,颇有狄仁杰平时劝谏朕,匡正得失的风范。】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巧了,辛弃疾的文章也让孤想起了苏绰的《六条诏书》,虽然并非一个领域,但贤才们高瞻远瞩,通察时局,忧心国家大政,思想上都有相通之处。】
【咏絮才女谢道韫:请问四位君主,王朴、李冲、狄仁杰、苏绰给你们上书之后,现在都如何了?】
【周世宗柴荣: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北魏文明冯太后: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了。】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当然是从善如流,让他当丞相……哦不对,孤才是丞相,苏绰是孤的谋主。】
观众:“……”
合着你们是专门跑这儿炫耀丞相来了?!
可怜的辛弃疾,别人家的良臣都得到了重用,视如珍宝,只有他一直被埋没。
观众本来还在嘻嘻哈哈,但随着继续往下阅读,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忧郁。
从史料的字里行间,拼凑出辛弃疾的一生,当真是寂寞如雪,长歌当哭,万种凄凉。
故事的开头,一切都还意气风发。
少年鲜衣怒马,聚兵山东,旌旗拥万夫,挥剑裂浮云,以五十骑驰入五万人营地,生擒叛贼首领张安国。
祖父羁留在北方沦陷之地许多年,常怀南归之意,携他一道“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谋划未成,却已郁郁而终。
他怀着祖父的遗志,南渡归宋,授官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茫茫世路沉浮。
从建康,到滁州,湖南,再到上饶,铅山,绍兴。
当年南下之时,数十日就走完的路,却终此一生都没能再北上返回。
这一路上,他亦有过许许多多的尝试,欲以一人之力,弥补百年帝国残山剩水之局。
创办飞虎军,镇压茶商起事,整顿地方乡社,又一次次上书朝廷制敌之策,备战之略。
可庙堂太高,纵然用尽四十年的岁月,也不能让那些血泪与疾呼穿透云霄,上达天听;
江湖又太远,他心有牵念,不能就此放下一切,归去寄情山水,隐逸林泉。
这世上最悲哀的事啊,莫过于让人亲眼见证一场毁灭。
你见过理想最炽热的绽放,以为可以照亮万顷长空、亘古永夜,从此再深的坚冰都会因为心头热血而消融。
却没想到,那并不是开端,而是最后的终结。
从此整个余生,都在看着风中摇曳的星火一点点熄灭,残烛灯烬,伴随着□□,都终将无可挽回地殁于风雪。
午夜挑灯梦回,尚思边疆烽火,征战心依然。
到最后,却都化作了一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了解过辛弃疾的生平,再看他的诗文,就会觉得每一行每一句都写满了遗憾。
那是生不逢时,倾尽一生却仍旧不能补天裂的长恨。
千百年过去了,仍在风中传唱不休。
然而,很快也有人提出了疑问:
【魏文帝曹丕:辛弃疾的作品很好,可见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位作者将自己的生平付诸笔墨,声名自可传于后世。】
【魏文帝曹丕:但朕有一个疑虑,辛弃疾目前才二十出头,脱脱就将他未来创作的所有诗文发上来,那他以后写什么?如此大面积的作品披露,似乎不甚妥当。】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