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龙大渊、曾觌这两个混账,仗着是宋孝宗的故旧,窃弄威福,凭陵跋扈,搅得朝野乌烟瘴气。

叶颙屡次上书劝诫,宋孝宗是压根一个字都没听见去,不仅未收敛,还给两大权奸升官,保送他们青云直上。

气得老相公心灰意冷,身体每况愈下。

恰逢此时宋孝宗郊祀,突遇冬雷,举国震惊,以为大不详。

叶颙当即找了个“此乃灾象,是臣失德”的借口,收拾行囊,准备乞骸骨归乡。

结果辞职书还没交上去,这一轮许愿就开始了。

刘裕要来本朝当皇帝,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一雪靖康耻指日可待!

叶老相公顿时精神一振,头不痛,腰也不疼了,麻溜将纸撕得粉碎,踌躇满志地准备开始新征程。

至于前任宋孝宗,在他的心里,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怀着与他相似想法的,还有尚书右仆射魏杞。

本来吧,魏杞同样因为祭祀遇见冬雷之事,引咎罢相归乡,现在对此事也是绝口不提。

什么辞职?

根本辞不了一点!

他还可以再为大宋奋战数十年!

魏杞在隆兴二年,曾代表南宋出使金国,签订议和协议。

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

金朝皇帝狼子野心,悍然出兵侵吞江南,彼时更是在战场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岂能将他区区一个南人放在眼中。

非但气焰嚣张,要求割地赔款,而且罔顾外交礼仪,在要求魏杞执臣子礼被拒绝后,居然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

魏杞怀着决然赴死之心,孤身入敌营,横眉冷对刑罚与刀剑。

朝堂上,金人击打他的膝盖让他跪下;

金朝皇帝断绝了他的饮食,重重枷锁将他关押,一连许多日;

一百多天内,魏杞连续经历了绝食、下狱、打骂,几度遭逢绝境,却始终巍然不屈。

他离开金营归国的时候,已然须发皆白,鬓如霜雪,最后终于促成了《隆兴和议》。

世人都赞颂他的风骨,宁折不弯,不畏强权,纵刀剑在颈、斧钺伏诛,也毅然决然不改其志。

但是......

如果有的选,魏杞宁愿不要这样的风骨。

当一个王朝在战场上一败涂地,节节败退,居然只能依靠他一介文人进入敌营,严辞铿锵,视死如归,挽回最后一点帝国的颜面。

这,又能算得了什么?

魏杞绝非那些迂腐的儒生,生于高墙之中,不识稼穑之艰,黎民哀苦。

他幼年就经历过南渡过江,战火纷飞,父祖都是协助韩世忠抗金的部众,与金人有着世代难消的血仇。

这一次出使,更是亲眼见到了沿途河山疮痍,血流千里,皆是金人犯下的罪孽。

他悲愤过,抗争过,甚至欲以死明志。

可是弱国无外交,可是人微言轻,可是南宋的国力与战力摆在这里,魏杞一个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