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勤政,是一个君主的优良品质,作为新上任的天下共主,新手期还没过,嬴政这种情况可以体谅。

或许过一阵子就好了吧。

作为对李斯和王绾的补偿,李盛跑去深山猎了两只银灰色的狐狸,打算送给两人做大氅的领毛。

等他回来的那天早上,他刚进了明光宫的大门还没进殿内,就听到了里面好像在争论些什么。

两只狐狸已经被他送到李斯和王绾的府上了,这会儿李盛就窝在廊下一边晒太阳一边围观。

堂上君臣在议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天下一统后,应该施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才能巩固和保障秦朝对疆域的统治和安定呢?”

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境内其实已经有了郡县制,而上一个朝代,也就是周朝,采用的是分封制。

对于这一问题,王绾作为丞相首先发言,他主张的是郡县制与封国并存的混合体制,理由也很充分:“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宜当请立诸子镇守边疆。”

中央朝廷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力比较弱,将皇帝诸子封为诸侯王,这样能借助藩王的力量控制这些地方呢。

至于陛下现在的儿子们都还很小,这也不是问题,可以先让宗室中的长辈代为镇守看管,待皇子们长成后再行就藩嘛。

而中原地带就不用了,完全可以按照之前秦国的郡县制来进行治理。

王绾说的也是很有道理,但是,嬴政还不够满意,作为一个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让他能看完所有奏疏的君主,他对治下疆域的控制欲,对权力的掌控程度,对天下一统集权一人的心思,都是很强烈的。

而李斯不愧是与嬴政政治理念最相合的人,他立刻表示了反对意见:“周朝分封诸子,但随着血缘越来越淡薄,诸侯之间也不复友爱尊重,而是互相攻击讨伐,彼此见如同仇敌一般,这本就是乱世兵起的根源,如今海内一统天下归元,难道还要再分封诸侯,埋下来日战乱的祸根吗?”

两边各有争论。

最后,还是嬴政定下结论,他当然是采取了李斯的建议:“朕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天下刚刚平定,又立诸侯国,岂不是又有争斗,再求安定,又要像是前几年一样再行兵伐之事,为了大秦世代安稳免除兵戈,嬴政很快就下了决定。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以此为开端,郡县制正式取代了封王制,成为了秦朝的政治体制。

第367章

这一年的春天,嬴政下令王贲回转西楚坐镇,挥师南越。

而早在这一年刚开始的十一月,李盛就早已经前往南越了——他还欠着系统高利贷呢,南越人物风景与中原大不相同,他去南越,一来可以踩踩点,给秦军提供一下必要的帮助,二来嘛,他想多录一点影响,把积分债赶紧换上,明年秋天,嬴政估计就要去泰山封禅了,这么大的事情,李盛必然要搞点大场面啊!

战国时代的南越,是以珠江流域为中心,包含了后世的广东广西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的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