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8(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保护他陪着他,而且也是为了他为了大秦好。

李盛闭上眼睛,总算是劝住了。

起码十年内的人力,是能用到正地方上。

嬴政在后世被批评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广建宫室。

平心而论,就算是李盛对铲屎官又滤镜,但是历史上的嬴政,也是真的太轻贱人力不顾百姓了。

只说宫室,在渭水旁边有仿照六国风格的宫室,还有极庙。

后来又大规模扩建从秦惠文王时期的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可以容纳万人,期间又有阁道、复道。

又觉得咸阳人多,先王宫廷太小,住的不舒服,在各地大量建造离宫,先后有梁山宫、曲台宫、长乐宫、兰池宫等等,号称“关中计离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到了晚年,嬴政又听信术士卢生的话,将咸阳二百里内的宫观,用二百七十复道甬路彼此相连接,这也是非常大的工程量。

如此庞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已经远远超过了帝王的礼制规定,说得难听一点,这完全是皇帝自己穷奢极欲的体现。

而这样大的工程量,先不说物力消耗多少,只说人力,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百姓的徭役。

秦朝的百姓是要服徭役的,且项目还不少,徭役,是国家通过强制手段对臣民施加的一种对人力的压迫剥削。

有“更卒”:在本郡县内服役,每年服役一个月。

“正卒”:需要到京师、内郡服兵役,时间为一年。

“戍卒”:戍守边疆,也是一年之期。

这是秦国几十几百年来的传统。

但是,以过去的人力规定,肯定无法满足嬴政长达几十年的广建宫室的命令,那怎么办呢?——“逾时之役”。

也就是超时服役,本来一年就能回家,可能因为工程没有完成,服役时限被延长到两年甚至会更久。

而服役的工作本来就是很辛苦的,吃住条件都不好,再延长时间,身体势必会有所损耗,严重一点还会送命。

相应地,家中的青壮出门服役,只剩下老幼,田中耕种,家中布织,各种需要缴纳的人头税田地税也不会少,那么家中的负担就会更重。

长此以往,民间这么会没有怨愤之言呢?

李盛觉得,嬴政执政后期一些小规模的民间反抗,就有这个原因,日子过不下去了啊。

所幸,他终于成功阻止了这件事,但愿能对百姓们的生活有一点微小的帮助吧。

第377章

匈奴事毕,但打下来的地盘还是得治理休整才能守得长久安定,嬴政治理河套北疆地区的方略与当初打下南越之地后大致相似,第一步当然是要在河套地置郡县,收归中央统一治理。

其二,便是要驻守重兵,这也是应有之义。

其三,便是迁人,河套地区草场丰美又地广人稀,需要经营起来。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