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已经安排倒查医疗事故,在这里我建议列一个清单出来,要求重点筛查以下几点。”
李振良飞快在黑板上写字,而刘浩然、周伟则配合着开始在纸上列清单。
“1、涉及护士操作失误或责任争议的;2、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残的;3、事故时间点记录清晰,尤其是接近12点的,这个12点可能是中午、也可能是晚上,但我个人倾向于晚上,这与凶手作案时间基本相符。”
洛云琛举手提议:“可以派人到医学院档案室、卫生局档案馆那里去查,诊所的老档案可能不全,也得想办法去问。”
苏心婉弱弱地补了一句:“凶手遭遇的医疗事故不一定发生在我们晏市。”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射到她身上。
是啊,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医疗事故,可没说一定是发生在晏市!
这样一来,那范围就太大了。
姜凌皱了皱眉。
沉默几秒之后,姜凌叹了一口气:“只能先这样了,不在晏市的话,我们没办法查。只能靠侦查人员去问,问问上了年纪的人,看他们是否记得。”
李振良提议:“那我们重点转到观察点吧,组长不是说了吗,凶手希望被看到,他会回到案发现场或者死者经常活动的地方。”
姜凌看向刘浩然:“浩然,你根据地图,把诊所、现场巷口、医学院护理系大楼三个点的最佳观察位置、视野范围、人员流动高峰时段做张表,标注清楚,特别是护士上下班的确切时间。”
刘浩然立刻应声:“是!”
姜凌看向众人:“大家一起讨论,凶手在观察点可能会有哪些微表情、肢体语言或行为模式上的特点?大伟,你负责整理成清单,整理好之后给蹲守的同事一份,便于识别。”
“是!”周伟拿着笔记本,边说边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汇总出不少。
——停留时间长,而且没有合理目的;
——视线过度聚焦特定目标,比如穿制服的护士、警戒线区域,回避与周围人自然交流;
——面部表情可能出现短暂的满足、专注甚至紧张,与周围环境情绪不符;
——有反复出现的掩饰性动作,如摸下巴、推眼镜对警察或警车出现异常敏感,比如过度回避或刻意装作不在意
……
会议进行到这里,洛云琛若有所思。
姜凌小组对微表情心理与行为研究透彻,对他也很有帮助。
洛云琛开始琢磨,一个打算杀人的男人,在突然遇到一个路人,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撞上?撞在肩膀还是胳膊?他会有什么反应?会给目击证人呈现一个什么样的角度?
——所有这些细节,都对他接下来的画像有帮助。
待周伟完成清单之后,姜凌指向黑板上的“定脸谱”这三个字,再次强调:“男,25-50岁,医疗系统辅助工种,普通老实,本地或长居。”
停顿片刻之后,姜凌拿起粉笔在黑板右侧空白处画了一个大圈:“现在我们就来重点细化他的心理脸谱。”
姜凌看向众人:“医疗系统辅助工种,这个范围挺大的。”
刘浩然很积极地举手:“我知道、我知道。像医学院、附属医院、康乐诊所的设备维修、护工、清洁、保安、仓库管理、食堂后厨、救护车司机、担架员,这些都算。”
周伟补充道:“还有呢。比如说为医院、诊所提供服务的医疗器材公司外派维护工、药品配送员、医疗垃圾清运工,哦,对了,还有附近固定摊贩,也能天天看到护士上下班。”
刘浩然主动请缨:“没事儿,这个我来。我可以对照电话黄页和单位名录,梳理一下人员名单,按岗位、年龄、居住地整理,可以吗?”
姜凌赞许点头:“挺好。”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