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犯罪动机。凶手为什么要采用投毒的方式,无差别地对早餐摊食客下毒?”
底下有人说:“报复吧。”
雷骁抬手指了指这个说话的人:“很好,那这个报复是针对某个人,还是某个群体?”
范威站了起来:“目前的七名中毒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没有明显共性,我个人倾向,这是无差别报复社会。”
有人举手发言:“有没有可能,是针对早餐摊主的呢?比如说同行看刘美凤家生意太好,所以故意投毒报复?”
雷骁在黑板上写下“犯罪动机”这四个字,然后在右侧画了个大括弧,然后并排写下“报复社会”、“报复早餐摊主”两行小字。
被大家积极发言的氛围影响,刘浩然也有点技痒,举手道:“也有可能,是报复小区里爱喝刘美凤家豆浆的某个人,比如那个中毒最深的刘大爷。凶手知道这个人每天都会喝豆浆,所以故意下毒。至于其他人会不会中毒,他不在意,正好可以掩盖他的杀人目的。”
于是,黑板上犯罪动机又多了一条:报复个人。
雷骁看着黑板上写下的三条犯罪动机,雷骁不由得苦笑。
以前看姜凌上来先定性质,以为很简单,没想到他第一次用,一下子就冒出来三条。
唉!难搞啊。
第76章 嫌疑人
看到雷骁拧眉思索的模样, 姜凌察觉到了问题。
以前她在讲三定侦查法的时候,是从定性质,也即是分析犯罪动机开始。因为她知道罪犯是谁, 指向明确, 因此犯罪动机也能迅速锁定。
但雷骁不一样, 他并不知道投毒者是谁,只能列出所有可能的犯罪动机,然后再往下走。这样一来,线头就会比较繁杂,很难拎出重心。
这个案子姜凌前世听说过。
难怪她会觉得和街道办王干事吵架的徐大爷很眼熟, 因为在电视上见过他对着记者愤慨激昂发表个人意见的模样。
豆浆群体中毒案发生之后,立即引发社会极大的反响。
一桩如此大规模的投毒案, 就发生在公安局眼皮子底下,发生在有名的政法系统家属小区里,这让老百姓开始质疑整个政法系统的权威性。
一时之间流言四起。
有的说,是一名被公安干警抓过的罪犯, 出狱后刻意报复曾经抓过他的、现在已经退休的那位老警察,没想到投毒那天老警察生病在家没喝豆浆, 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有的说, 卖豆浆的夫妻是间谍,潜伏在政法系统的家属院里, 长期在豆浆里投放慢性毒药,不管是谁, 喝上一年全都会咳嗽不休、直至吐血而亡。这次要不是不小心放过了量,根本不会被人发现。
还有的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因为管理不善、警力不足, 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那些被冤枉入狱的人,故意选择公安局对面投毒,就是为了发泄心中怒火、报复所有草菅人命的坏警察。
因为新闻很有爆点,电台、电视台、报纸……各类媒体记者都挤到平安里社区调查、访谈。
姜凌有收看晏市晚间新闻的习惯,便是在那个时候在屏幕上见到了徐大爷。
具体徐大爷说了什么,姜凌已经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这位老人精神矍铄,带着记者走遍了小区的角角落落,从市政府骂到供电局、水务局、居委会……反正只要是和小区基础设施沾边的单位,全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个案子最后是什么状况,姜凌并不清楚。
反正她在罪犯档案里,并没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