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焦副厂长烦躁地用指关节叩了叩桌面,“我们头痛啊,再这样下去,好不容易打出的‘婴幼儿级安全亮彩’的牌子就要砸了!”

姜凌微微颔首,声音清晰平稳:“陈科长,您刚才说染料稳定性问题从开始就有没利索过,意思是专利申请之初的技术方案里,染料稳定性本身就是个未能解决的缺陷?”

“倒也不能这么说,”旁边一位年纪更大些、戴黑框眼镜的技术骨干,车间主任钱工插话,他翻着一叠陈旧的项目申请书复印件,“方案本身很精妙,想法是大胆的。但……怎么说呢?理论完美,可实验没彻底完成闭环。”

钱工欲言又止,看了一眼焦副厂长。

李秋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眼神,迅速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词:方案精妙,理论完美,实验未闭环。

——问题是,这样的专利,是怎么通过申报的?

姜凌迅速发现了问题所在,眼神一凝:“您的意思是,这项被誉为改革核心、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带着一个未被充分验证和解决的致命缺陷就上市了?而它的发明者张明辉,迟迟解决不了这个当初可能就存在的问题?”

会议室一时陷入短暂的沉默。几位领导的脸色都有些微妙,像被戳破了某种不愿明说的真相。

“这个……张工确实很努力。”陈科长试图为下属挽回一点面子。

姜凌不置可否:“能给我们看看张明辉当年的初期实验记录吗?尤其是关于染料稳定性的那部分原始数据和分析。”

技术科的人面面相觑。

最终,还是钱工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有是有,不过你们看得懂吗?”

姜凌微笑:“给不给得出,是你们的问题。看不看得懂,那就是我的问题了。”

等了十几分钟,钱工拿着一个硬壳文件夹回到会议室:“喏,资料都在这儿了。”

姜凌戴上随身带的白色棉布手套,小心地接过。

翻开纸页,映入眼帘的是工整的实验数据记录,各种原料配比、反应时间、温度曲线图。

姜凌的指尖滑过一行行数据,很快注意到一个关键点。

这些数据中,关于染料稳定性的加速老化测试结果一栏,充斥着大量“待优化”、“波动较大”、“需进一步验证”的潦草备注,有些关键数据点甚至被刻意用红笔圈出并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这完全不像一个为生产做好充分准备、成熟核心技术的实验报告。

“秋芸,”姜凌指着那红圈的问号,“你看这里,这种核心指标出现如此明显的不确定性和待解决标记,在专利已申报成功并急于投入生产的情况下,意味着什么?”

知道姜凌这是在指点自己,李秋芸凑近仔细查看:“意味着……技术本身根本没有最终完善?或者,带头人自己都没搞明白某些关键步骤?”

姜凌没说话,眼神深邃了几分。

她合上文件夹,转向钱工:“钱工,您对张明辉的技术能力怎么看?或者说,从专业角度出发,您对这些实验记录有什么看法?”

钱工扶了扶眼镜,看了一眼脸色阴沉的焦副厂长。

焦副厂长没好气地说:“你看我做什么?警方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

钱工压低声音道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