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啦知道啦!”梁九善笑嘻嘻地应着,像只偷到油的小老鼠,脚步轻快地转身跑了,书包在他背后一颠一颠的,充满了少年人的活力。
姜凌站在原地,看着那个穿着宽大校服的背影消失在派出所大门口,融入外面金色的夕阳里。
晚风带着夏日暖意拂过姜凌的脸颊,她心里暖融融的。
这个十六岁的少年,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巧妙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精心设计了一场“灾星”的戏码。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唇枪舌剑,梁九善用他独特的方式,兵不血刃地替小宇扫除了回归温暖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这份心意,纯粹、炽热,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莽撞和智慧,笨拙却又如此有效。
法律是冰冷的框架,程序是严谨的步骤。
但支撑起这框架、让步骤得以顺利运行的,往往正是这些藏匿在烟火人间的、最不起眼的温热人心。
梁九善的“忽悠”,是姜凌办案生涯中,最出乎意料、也最温暖的一次助攻。小宇能遇到温暖慈爱的闻秀芬,是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个精灵古怪、古道热肠的少年,又何尝不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霞光洒满派出所的小楼,姜凌的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
守护正义的路上,有法理如山,也当有这样的人情暖意,如涓涓细流,悄然汇聚,终成江海。
第105章 应璇玑
九月开学季。
梁九善上了高一, 梁七巧去了省城师范大学读书,小宇结束心理治疗背着新书包上小学。
张明辉的判决下来了,杀妻虐子、剽窃欺诈突破道德底线, 法院从重处罚, 死刑, 立即执行。
牡丹毛巾厂的技术攻关难题被安小慧的导师解决,改革顺利进行,婴儿级别的多彩毛巾一上市就受到热烈欢迎,毛巾厂转亏为盈,厂里所有人都欢欣鼓舞。
厂领导恨不得把安小慧的导师供起来, 但导师淡泊名利,只希望厂里善待闻秀芬, 让她能够更好地照顾小宇。因此,闻秀芬被提拔为工会干事,不再三班倒,这也算是一份意外之喜。
转眼就到了10月。
晏城的秋天, 踏着轻巧的脚步来了。
窗外的法国梧桐,几日工夫便褪尽了夏日的浓绿, 染上大片大片的焦黄与锈红。寒风卷过, 枯叶扑簌簌落下,铺满了人行道, 被路人踩出沙沙的碎响。
姜凌独自坐在略显空旷的办公室里,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摊开的《犯罪心理学导论》书页。纸张粗糙的触感, 带着油墨特有的气味,让她纷乱的心绪沉淀下来。
距离重生已经过去一年多,前世那些如同烙印般刻在脑海中的罪犯面孔、犯罪细节、未破悬案的卷宗……曾经是她最大的依仗,是她破案如神的金手指。
然而, 最近几个月,她清晰地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