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的白板前,拿起笔,没有过多铺垫,直接写下一个名字:赵奎。
在这个名字后面, 范威重重地画上了一个问号,转而看向众人:“这个赵奎, 嫌疑非常大!”
范威的声音低沉有力,带着一种紧迫感:“他是兴隆建材仓库的前搬运工,一个月前因为偷东西被老范举报开除,怀恨在心, 当众放话要报复。案发当晚,他和老婆吵完架就失踪了, 直到后半夜才回家, 说不清去向。时间、动机都卡得死死的,先把他给我盯紧了!”
办公室里的年轻干警们精神一振。
范队的经验是队里的定海神针, 他直接点出的嫌疑人,立刻让大家觉得侦查方向明确了。
李振良却皱起了眉头。
杀人动机明确、案发时间去向不明, 听起来好像是有重大嫌疑。可是这个赵奎性格暴躁、扬言报复,还敢和老婆吵架、离家出走——和小组完成的心理画像不一致啊。
姜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发言。
她理解范威的压力和基于经验的判断, 赵奎确实是一个符合逻辑的、摆在明面上的“靶子”。
直到范威布置完对赵奎的初步调查任务后,姜凌才站起身,语气平和但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赵奎的嫌疑确实需要重点核查。不过,在集中力量查他之前,我们小组刚完成纵火犯的画像工作,要不要先听一下?”
范威看了姜凌一眼,点了点头。他对姜凌的专业能力是认可的,她的三定侦查法对指导侦查方向有着极大的优势。
姜凌示意李振良上前。
李振良起身将完成的心理画像报告交给范威,并做简要汇报:“范队,我们认为凶手的犯罪动机是纵火报复,范国平的死并非谋杀,而是意外。画像指向一个20-30岁、男性、个子矮小或体格瘦弱、气质畏缩阴郁、在仓库环境中处于底层或边缘地位的嫌疑人。”
范威拿过报告,并没有打开,而是盯着李振良,目光威严:“赵奎高大健壮,与你们的画像不符。你们认为他不是嫌疑人?”
李振良没有姜凌那么强大的内核,被范威的气势逼得低下了头。虽然小组内部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但要他直接否认范威提出的嫌疑人,他不敢。
姜凌作为组长,当仁不让顶上:“是,我们认为赵奎的嫌疑不大。”
兴隆建材仓库纵火案影响恶劣,连媒体也来凑热闹,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都是大火的报道,限期破案给了范威很大的压力,好不容易揪出一个嫌疑人却被姜凌否了,任谁都没办法有个好态度。
他沉下脸,看向姜凌:“你最好能够说服我。”
姜凌指了指报告:“上面有我们小组的详细分析,定性质、定范围、定脸谱,最终锁定的嫌疑人……”
范威举手打断了姜凌的话:“时间紧,我没时间看你的心理分析报告。这里有一份范国平的尸检报告,你们先看一下吧。”
说完,一份尸检报告呈送到了姜凌面前。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