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启动。

梁九善站在车门口,用力朝姜凌挥手。

姜凌站在原地,身影挺拔,也抬起手轻轻挥了挥。

清晨的阳光穿过站台的顶棚,在她身上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列车加速,载着梁九善驶向远方。

姜凌转身,离开喧嚣的月台。

路过出站口旁的报摊,一台摆在架子上的小电视正播放着早间新闻,女主播清晰的声音传入耳中。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将信息化定义为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为此,我市……”

姜凌的脚步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屏幕上闪过的画面。

时代的大潮,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奔涌而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潜藏着更复杂的暗流。

第125章 预警

1999年, 晏城三月,春寒料峭。

市公安局后院一栋新腾出的二层小楼里,空气却带着不同寻常的热度。这里, 是姜凌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刑事犯罪信息数据中心。

推开厚重的防盗门, 机器的低鸣与线缆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原本分隔的办公室被打通, 形成开阔的空间。崭新的深灰色防静电地板铺满地面,房间中央靠墙矗立着两排银灰色服务器机柜,尽管它们庞大的身躯显得有些笨重,但在1999年初,这已是顶尖的配置。

26岁的姜凌被正式任命为数据中心主任, 李斌任副主任。

住房、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数据库构建……桩桩件件都需要无数单位协调完成。

因为7·16银行金融盗窃案顺利侦破、经侦队集体支持、钟局力挺,姜凌在会上的发言艳惊四座, 这才有了半年时间数据中心建成的奇迹。

寒假期间,梁九善代表星盾科技公司,以一份完善的《星盾科技关于晏市公安核心数据库建设方案》,力压其他投标方, 顺利拿到了数据库建设的项目,并组建常驻晏城技术团队, 为姜凌团队提供24小时服务与响应。

姜凌站在机柜前, 环顾四周,目光扫过忙碌的身影、崭新的设备、纵横交错的线缆, 最后落在忙碌的同事身上。

副主任李斌顶着一头乱发,眼镜歪在鼻梁上, 正凑在一台显示器前,眉头拧成疙瘩:“这鬼……这日志格式又对不上了?老张,昨天录入规范不是强调过统一字段名吗?”

他旁边一个年轻技术警员手忙脚乱地翻着厚厚一沓打印的《数据中心初期数据录入规范细则》,嘴里念念有词:“我、我对照着呢, 是‘作案工具’字段,可系统好像认的是‘使用器械’字段,唉!这个录入真是难搞。”

角落里,刘浩然和周伟正对着一堆刚搬进来的陈年纸质案卷发愁。

刘浩然小心翼翼地翻动着一本页面泛黄卷边的卷宗,嘀咕道:“1978年6月,东城供销社盗窃案,作案人年龄28岁,绰号草上飞……这玩意儿也得一字不落地敲进去吗?还有这模糊不清的现场手绘地形图,先得扫描才能输入,唉!麻烦啊。”

周伟叹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组长说了,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