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是李红他们单独来城里找她,在路上被查的概率就很大了,而且一抓一个准,百口莫辩的那种。柳素琴还不至于让人家冒这么大的风险来找她聚会,可让她亲自去关外接送小姐妹,她也没那么闲。
总之往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柳素琴多少有些遗憾的。
小姐妹们倒是没想这么多,还在感慨她从此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还是深市这样的大城市,繁华又热闹,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到,那叫一个便利,真真是令人羡慕。
柳素琴闻言心里一动,开口提醒,“城里不仅便利,工资也高,这几个月南江和全生负责装修房子,因此跑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也看到很多厂子的招工启事,他们稍微打听了下,发现关内不管大厂小厂,工资普遍比关外高出几十一百的,加班的话除了计件,还有额外的补贴,比方说加班超过四小时,或者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厂里就要给夜宵补贴,哪怕每次只有三五块,一个月也能多领百八十块,是不是?”
“真的吗?”
看到几人亮起的眸子,柳素琴继续爆大料,“还有更厉害的,听说那种外国人投资的电子厂,普通车间的工资都能开到八百到一千!就是这种厂子要求也高,好像要求初高中或者中专学历来着。”
“妈呀!”李红激动的一拍大腿,“早听说关内待遇好,没想到好成这样,我们要是一开始就来关内干活,这些年得多赚好几千了吧!”
今天来的三个女孩,一个是柳素琴隔壁村的同乡,也不在同一个厂,还是出来打工后渐渐玩到一起的,另一个人柳素琴同宿舍的女工,朝夕相处下来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至于李红,是工作后柳素琴认识的第一个好友。
那时候她们还在上一家小作坊,两人都受不了混乱的宿舍环境,于是一拍即合约定跑路,李红便找同乡打听到现在这个厂子各方面都不错,考察过后,拉着柳素琴一起跳槽。
后来带柳素琴来深市的表姐也回去结婚了,李红也就成了她最亲密的人。
她们最要好的时候,可以用异父异母的亲姐妹来形容了。
李红这个“我们”,指的也是她俩。
好姐妹为她们这些年少赚的工资扼腕叹息,仿佛错过了一个亿,柳素琴却好笑的提醒她,“现在知道也不晚,边防证更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办。”
接着简单介绍了她在村里通过金大妈她孙子办边防证的流程,“我那个是年前办的,也不知道最近涨价了没,但再怎样也比找那些不知深浅的黄牛强,而且大林这边给的是真证,合理合法,这点完全不用担心。。”
柳素琴如今买了房,暂时还不打算把户口迁到特区,所以依然是外地人,边防证还需要每年更新,她离开村子前特意去金大妈家打过招呼,她孙子大林非常爽快的表示,以后有需要只管打电话回村里,或者跟他爷爷奶奶说一声也行。
既然如此,大林应该也不会介意她安利朋友去办业务的。
说起来,柳素琴重生回二十多岁,心理年龄好像也回到了年轻时候,偶尔还跟林南江打情骂俏、打打闹闹,一点看不出几十年的代沟。
但有些时候,她的思维和心性又是超乎意料的老成。
就像是她已经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知道未来如何发展的柳素琴,当然无比确定自己的选择,更相信只要好友接受她的建议,这辈子不说大富大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