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说再见。”
小朋友不仅脆生生跟叔叔阿姨说再见,还叮嘱了爸爸开车注意安全,这都是从外婆他们身上学来的,她小芳芳可聪明了。
母女俩目送车子缓缓开远,还拉着手在小区散步了一圈,这才重新上楼,带着小芳芳去洗香香。
等林南江送完人回来,小芳芳已经带着一身儿童沐浴露特有的奶香、穿着崭新的睡衣,躺在给她准备了很久的儿童房里,一脸乖巧听妈妈讲故事哄睡。
柳素琴已经二十多年没给孩子讲过睡前故事了,或者说她压根就不知道睡前故事是什么,上辈子照顾闺女的时候,因为是新手妈妈独自带娃,又当爹又当妈,还要自己洗衣做饭种地,实在没那个闲情雅致,夜里别说讲故事哄睡了,她自己经常睡得比闺女早,也睡得比她更沉,最多小丫头实在闹腾的时候,会哼几首歌哄哄她。
等到后来生了儿子,带两个孩子反而比一个轻松些,除了她自己一回生二回熟,芳芳当时也满七岁了,已经是妈妈的好帮手,不说帮忙洗衣做饭,但放学回家帮忙看着弟弟,给弟弟洗尿布,帮妈妈洗菜摘菜这些事,也做得像模像样了。
日子轻松起来,柳素琴也有心情哄儿子了,周围的年轻宝妈也多,大家平日里一交流,原来有些孩子每天要听睡前故事才肯睡觉,她想了想,也给小儿子安排上了。
虽然还是不会讲故事,但她识字啊,一开始拿闺女的课本读里面的故事哄儿子睡觉,发现这小子果然听得乖乖入睡,后来在县里看到儿童故事书,就买了两本回去专门给他当睡前读物。
那会儿已经是千禧年了,生活相对便利很多,自家也盖完房子,暂时没什么生活压力,林南江每月寄回来的钱,基本可以做到花一半存一半,所以刚满三十岁的柳素琴心态还很年轻,隔上两三月的总要找机会去一次县里,给自己买件衣服,顺便给孩子们带点零食玩具什么的。
发现儿童故事书的契机,是听说城里的小孩除了上课,回家还要自己做题,学习特别刻苦。而自家闺女所在的村小学,老师平时连个家庭作业都不肯布置的,爱学不学,闺女二年级的一位同学连自己的名字都能写错,这丫头放学回来当笑话讲,柳素琴听了却只觉得眼前一黑,就这样的学校和老师,她闺女纵使考试名列前茅,又能有多大前途?
柳素琴当时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村里一起带孩子的宝妈,后来把断奶的孩子托付给公婆照顾,自己去莞城毛衣厂打工,据说工资都有两千了,而她放弃这些唾手可得的收入,专心在老家照顾俩孩子,肯定要照顾点名堂出来,尤其是闺女天生聪慧,一入学就是优等生,次次考试都是班里前三,而他们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相当于她闺女就是全校前三。
村里人经常拿这孩子的成绩打趣她,说他们家搞不好能出个大学生,柳素琴也不像其他家长一样,明明笑得合不拢嘴,却不停的谦虚甚至自贬,说什么侥幸而已,他/她没这个命之类的,柳素琴每次都笑眯眯感谢对方的吉言,还说真有这一天,升学宴一定要请他们坐上座,低头又让姐弟俩记住叔叔婶婶对他们的祝福。
总之柳素琴对孩子们的这份期待,从来不加掩饰,人前人后都是一样的鼓励教育,还无师自通了奖励机制,比如期中期末考了多少分或者第几名,无条件满足他们一个要求。
当她听了闺女说的那个“笑话”,柳素琴就意识到闺女学校的教学有多敷衍了,当时她做了两件事,打听到班主任的住址,拎着水果上门虚心讨价教育孩子的办法,真实意图是希望老师多多注意她家孩子的学习。
闺女本来就是尖子生,初始好感不低,又有她的真诚嘱托,直接一跃而成老师最关注的学生,没有之一,这丫头后来苦着脸回家抱怨,说班主任不知道为啥天天点名喊她回答问题,还老是单独给她布置课外作业,导致她课后都没时间跟同学跳皮筋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