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爷侄子这条件就不错,成不成的,先见个面再说。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页?不?是?í????????€?n??????????????????????则?为?山?寨?站?点
既然李红自己不好意思开口,柳素琴就替她问了,“陈大爷,您这侄子具体叫什么名字,家里几个兄弟姐妹呀?”
陈大爷人老成精,也能看出小李是不好意思了,而不是看不上侄子这条件,姑娘家矜持些没什么不好,也很配合的详细介绍起来,“他呀,大名张国梁,参军后改的名字,是家里的小儿子,上面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都成家了、也有子有女的,他爹妈一早说好了跟着老大过,保证不拖累小儿子,现在就是怕他耽误下去找不到对象,求着我们帮忙介绍下,也不要求女孩是本地还是外地,反正他们也不是深市本地人,只要是个好孩子,能陪国梁在深市一起打拼过日子,他们就心满意足,绝不对小儿子两口子指手画脚。”
他们这边聊得热闹,不知不觉,几乎所有人都凑过来围观了,钱菊香一边偷听,一边还出声点评,“不错,这父母兄嫂听起来都是厚道人,婆媳妯娌应该也比较好相处。”
陈大爷面上也带了些自得,“不止呢,早些年他们家确实艰难,岛上除了打渔没别的生计,一大家子勉强糊口饭,国梁这孩子回来把退伍费给家里,才勉强盖起了房子,家里孩子们都有房间住。这些年国家发展好了,岛上也有补贴和扶持,阿明又帮着联络介绍,让他们做起了海产品的小买卖,增加了不少进项,这日子也是红红火火的,国梁父母说,他们给小儿子攒了一笔钱,本来是给他开店的,但这小子不声不响、靠自己攒够了开店的钱,这笔钱就留着给他结婚后在这边买房了。深市是大城市,能在这里买房立足,连带着以后的孙子孙女也从小在大城市读书,这证明自己儿子有出息,他们也只有高兴的份,虽然帮不上太多忙,也会尽他们所能提供一些帮助的。”
听到张家的海产品副业,林南江突然福至心灵,轻拍了下柳素琴肩膀,“这些年我们家常吃的花胶海参,会不会就是从他们家买的?”
柳素琴也想起来了,看向大自然搬运工陈家明同志,对方爽快点头,“对,这个表弟的奶奶,就是我以前提过远嫁岛上的姨婆。”
“真是太巧了,我们还一直感叹你家这亲戚做人又实在又厚道呢,这么多年托你帮忙带的花胶,品质一如既往比市面上的好不说,价格也很公道,分量足足的,希望他们一直做下去。”
陈大爷笑呵呵,“会一直做下去的,你们想要什么只管跟家明说,他会通知那边,保证给你们最好的品质。”
他一开始也只是看在小姨的份上,让儿子想想办法帮帮姨婆家,家明才想了这么个法子,后来姨婆去世,家明跟那边也合作出默契,帮助亲戚的同时,家明自己也能赚点外快,自然是要继续保持的。
有了这层渊源,大家都觉得李红跟那个张国梁真是有点缘分,那一家子也都是老实本分的,如今日子也越过越好,真是不可多得的结婚人选,于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劝说,七嘴八舌的,把李红说头晕眼花,不知不觉就点头答应见个面了。
陈大爷对这种事是相当热情的,很想喊侄子去他们家,再叫上李红和柳素琴两口子,大家热热闹闹的吃顿饭,多几个年轻人也不容易尴尬,可惜被他点名的这群年轻人一致支持陈家明那个单独约见麦当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