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办理入职——这样的人才,绝不能放过。

“李院士, 你预约的顾玺先生到了。”前台的电话打断了李远山的思绪。

他立刻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 坐回办公桌后,清了清嗓子:“让他进来。”

不一会, 敲门声响起, 李远山抬头,却在看到来人的瞬间怔住了。

进来的是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他穿着干净整洁的白衬衫,脸上稚气未脱,背着黑色双肩包,看起来就是个学生。

李远山下意识往少年身后看了看,空荡荡的走廊里没有其他人。

他皱着眉,语气里带着疑惑:“你是……顾玺的学生吧?你导师呢?”

顾玺站在门口,微微躬身,声音清晰而肯定:“李院士您好,我就是顾玺本人。抱歉, 让您久等了。”

一句话让李远山愣住了,他盯着顾玺看了足足半分钟,猛地沉下脸,怒道:“别开玩笑了!你才几岁?那种水平的论文,是你能写的?人呢?真正写论文的人在哪?”

顾玺没有急着辩解,他脱下背包,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李院士,这是那两篇论文的研究过程和数据推导,都记录在这里,您可以检查。”

他早料到会有这样的质疑——十八岁的年纪,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能做出如此深度的研究。

李远山接过笔记本,在电脑上看到了完整的论文。

他看看顾玺年轻稚嫩的脸,还是不太相信。

点开《基于手征核力的丰中子钙同位素第一性原理计算》那部分,指着其中一个关键步骤问:“这里你采用了改进后的手征有效场论,为什么不选择传统的G矩阵方法?传统方法在计算重核时不是更稳定吗?”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论文的创新点上。

顾玺没有丝毫犹豫,走到旁边的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快速画出两种方法的计算模型:“李院士,传统G矩阵方法在处理丰中子同位素时,会忽略弱束缚态的贡献,导致误差超过5%。”

“而改进后的手征有效场论,能更精准地描述核子间的短程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钙-60这类丰中子核素的计算中,误差可以控制在2%以内。”

他一边画一边解释,马克笔在白板上划过的轨迹流畅而自信,从核力参数的选取到计算结果的验证,每个细节都阐述得条理清晰。

李远山站在旁边,眼神里的震惊渐渐被欣赏取代——眼前的少年不仅对论文内容了如指掌,甚至能对研究方法的优劣做出深度分析,这份专业度,连很多博士研究生都未必能达到。

等顾玺讲完,李远山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看来这两篇论文真是你的。我做核物理研究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你这么年轻的研究者。”

“你这两篇论文,解决了我们研究所目前在丰中子核素计算和量子相变研究上的两个难题。”

他顿了顿,突然想起什么,又问:“你今年多大了?在哪里读大学?”

“十八岁,我是A大的大一新生。”顾玺答,顺势拿出辛从南的推荐信。

“李老师,这是辛从南老师为我写的推荐信。”

李远山愣了一下,接过信封拆开。辛从南的字迹苍劲有力,信里详细介绍了顾玺在物理领域的天赋,甚至直言,顾玺比他的爱徒韦乐言更优秀。

他反复读了两遍,李远山抬头看向顾玺时,眼神里的质疑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真切的欣赏:“老辛的眼光我信得过,何况你刚才对论文的解读,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