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兴的夫人:“我、我一定会支持小先生!”
她又咬了咬牙,道:“就拜托小先生了!”
她向陈标鞠了一躬。
要做就做到底,否则儿子的打白挨了!
蓝氏观察了汤和夫人和周德兴夫人之后,娉娉婷婷上前,对陈标徐徐一拜:“我是常遇春的媳妇,我家孩子也拜托小先生了。我家孩子虽然年幼,但皮实。小先生请不要在意的他的年龄,该惩罚的时候就惩罚。”
周围人倒吸了一口气。
你儿子就是最年幼的那个吧!这母亲好狠的心!
蓝玉站在叶铮身后,听到姐姐的话后眼眸闪了闪,然后垂下头。
陈标笑着拱手:“夫人放心,我家二弟和常茂同住,我会亲自照顾他们两个最小的孩子。”
蓝氏道:“那我就放心了。”
周围人:“……”你放心个头啊!这位小先生只比你儿子大一岁,他怎么可能会照顾孩子!
第32章 程朱理学靠我们了
周之前,就用“小学”代指贵族初级学校;周时,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称为小学;到了汉时,小学就专指文字训诂了。
应天小学沿用周之前的含义,为朱元璋麾下“贵族”子弟启蒙。陈标再次出名。
民间都传闻,陈标有仙人相授,极其早慧。朱元璋的长子也跟随仙人游学,所以不出现在人前。陈标是朱元璋长子的师兄。
但在文人和士绅中,则嘲笑朱元璋误人子弟。
听闻浙东有厉害文人投奔朱元璋。按理说,教导将二代们的事,该落到这些文人身上。就算厉害文人们不想做这等小事,随便找个秀才老儒,也能为这群孩童启蒙。
朱元璋的脑子究竟怎么长的,居然让一个不到垂髫之年的幼童当先生?
浙东四先生中的刘基和章溢也在写信询问这件事。
浙东四先生互为挚友。宋濂和叶琛去了龙潭虎穴,冒着危险规劝朱元璋,久久没有音讯,他们都很担心。
听闻宋濂去扬州屯田,似乎没有被重用。
叶琛虽留在应天府,也不见其有什么作为,经常被人见到游走田地间。
他们都以为宋濂和叶琛被朱元璋冷待,不由心灰意冷。
现在又听到朱元璋不以友人为小学师,而以一孩童为小学师,他们都非常愤怒。
扬州分田的事暂告段落。朱元璋在扬州和应天都送了宋濂、叶铮大宅子,两人决定在应天过年。
叶铮的亲眷已经和叶铮同住,宋濂等人正打算把自己的亲眷也接来,就得到了刘基和章溢的书信。
宋濂、叶琛面面相觑,一拍脑门,不好意思失笑:“啊,居然把刘伯温和章三益忘到脑后了。”
王袆好奇道:“我看看,他们写了什么?哎?咱们没受到主公信任?”
叶铮本没打算凑浙东这几个文人的热闹,听到此言,忍不住道:“这误会可大了。”
王袆笑道:“是啊,主公可是太信任我们,信任得我都觉得主公傻乎乎的了。”
宋濂瞥了师弟一眼:“你敢当着主公的面说主公傻乎乎?”
王袆挑眉道:“只要主公抱着标儿,我绝对敢当着他的面说。”
宋濂道:“你这年龄怎么越长越回去了?听听你这句话,和小孩子似的。”
王袆笑道:“我可没开玩笑。要不现在我就去试试?”
宋濂虽得知陈标身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