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对经济了解最少的宋濂忍不住用袖子揉了揉眼睛。

他第一次看到每句话都能读通顺,但句子组合成一段一段后,愣是不知道说什么的书。

刘基也皱紧眉头,感觉有些棘手。

经济啊,他不是很擅长。

王袆勉强看懂了一些,章溢、叶琛则已经和叶铮讨论起来。

浙东四先生,宋濂学问最高,刘基谋略最高,章溢和叶琛则擅长治民富国。

这也是叶铮擅长的领域。

富国富民离不开货币。章溢、叶琛、叶铮三人早就在思考元朝这货币政策的得失,但也只是管中窥豹,得出了“发行过多”的结论,比起假富商朱元璋好不到哪去。

看到天书后,他们才恍然抓住了本质。

之前的金银铜币的价值在于其本身,宋朝出现元朝流行的纸币的价值在于“信用”。

薄薄的一层纸什么价值都没有。百姓肯把纸当钱用,是信任发行这张纸的人。

增发滥发都是会降低纸币信用的行为,所以导致纸币贬值。但降低纸币信用的行为不只是增发滥发。

叶铮叹气:“用纸币代替金银铜币,最基本的要求其实是国家富强,百姓对朝廷有信心。比如改朝换代之后,前代铜币也不好使,只能以纯粹金银、锦缎、粮食来换取物品。何况纸币?”

这么简单的道理,在看到天书之前,他们却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朱元璋高兴道:“你们看懂了?赶紧和我说说!”我回去就和标儿炫耀!

叶铮道:“只是了解皮毛,离看懂还差很远。”

叶铮屈指轻轻敲击了一下书页:“这本薄薄的天书,只是一个总纲。它每一句话,背后可能都蕴含着庞大的知识。这些知识不知道标儿是否知晓。”

朱元璋立刻道:“你们别去问!这可是天书啊,标儿自己写出来的天书咱们看看就得了,多问可不行!”

叶铮立刻道:“当然,标儿的安全才最重要。”

他只是遗憾。

他窥见了一座巨大的宝库却不得入,怎能不遗憾?

稍稍稳定了一下心神,叶铮将自己理解的天书内容细细道来。

叶铮分享完自己的感悟后,章溢、叶琛紧随其后,王袆也提了一些补充。

王袆一直以来的经济主张都是“藏富于民”。他最厌恶的就是宋朝的经济主张。

宋朝商业很繁荣,却是国富民穷,皇室疯狂吸血,连“粪霸”都是皇帝在当。

《清明上河图》画尽了市井繁华,却很少人得知,支撑汴京繁华的唯一产业就是官僚消费。

货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聚百姓之财力为朝廷所用,所以王袆特别上心。

这几人说着说着,眼看着就要撸袖子打起来。

叶铮认为纸币还是得发行,这样才能尽快从百姓手中聚积财力,恢复国力。以朱元璋驱逐元朝、推行井田制的功劳,这信用至少可以透支十年。十年后再补救也来得及。

王袆认为应该废止纸钞,和汉唐时一样直接用铜币。若不方便,可再发行银币、金币,最大限度减少百姓手中货币贬值速度。

章溢和叶琛则是中间派,他们认为纸币和金属货币可以一同发行。和元朝刚建立时一样,只要纸币严格以国库金银为锚定,精准控制发行数量,应该能取得一个平衡。

叶铮被骂祸害百姓,实在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