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徐达和汤和则越发低调谨慎。
“周德兴那副性子,如若不改,将来必有大祸。”徐达道,“不过有标儿在,他要酿成大祸就难啰。不能亲眼看见他被自己看不起的儿子教训,真遗憾。”
刘基点头。如此乐子,不能亲眼看到,真是太遗憾了。
“张昶还在应天吧?他官倒是越做越高了。师兄和朱允升先生都去军营执掌教化,不知道现在是何人看着他。”刘基叹气,“真想回应天和他过几招。徐元帅,你能不能再努力一些?”
徐达翻白眼:“在努力了在努力了。”
我一个稳健派身边跟了一个激进的谋士,真的太难了!
……
应天因将领扫盲班更加热闹,街头巷尾都在说这件事。
外来的行商好奇地询问那“陈先生”究竟是何等神仙人物,居然能做出如此大胆的事。
当知道“陈先生”就是应天小学的“陈小先生”后,陈标的名声再次随着行商的商队,传遍大江南北。
民间传说,陈标是“文曲星下凡”;民间还传说,陈标是“诸葛武侯转世”,即使陈标和诸葛武侯八竿子打不着。
只能说,在百姓心中,即使历史中有许多神仙般的人物,对诸葛武侯的好感度也数一数二。
民间甚至有了一句顺口溜,“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陈军师”。
陈标听闻这个顺口溜后傻了许久。
朱元璋的渡江直取应天府都变成他出谋划策了,那时候他还没出生呢!民间传说就离谱!
应天上下皆为此事喜笑颜开的时候,有三个人笑不出来。
第一个人自然是张昶。他来朱元璋麾下就是亲身当奸细,他的事暂且不提。
剩下两个人,都是徐达进攻闽广的时候绑回来的。
一人是主动投降的方国珍,一人是被抓回来的陈友定。
当朱元璋回到应天后,方国珍再次书写长文,请求朱元璋的原谅;陈友定则大骂了朱元璋一顿,说要为元朝皇帝赴死,当大元忠臣。
朱元璋把他们俩都晾在了一旁,既没有再劝降,也没有杀他们。
两人好吃好喝的住在应天,方国珍隔三岔五给朱元璋写信服软,陈友定隔三岔五骂朱元璋一顿,朱元璋皆无反应。
这两人心里都忐忑极了。
方国珍不想死,心中自然忐忑。陈友定本存了必死的心,本应该无所畏惧。但现在他被朱元璋晾在一旁,今天没死明天没死,这天天等死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陈友定想过再自杀一次。
但第一次自杀后没死,那劫后余生的滋味太难熬。陈友定宁愿被杀,也没有勇气再自杀一次。
他苦苦熬着,骂朱元璋的心思逐渐没了,开始关注应天的大事。
朱元璋没有拦着陈友定和外界联系,他自然也知道了陈标做的两件大事。
当听到朱元璋命令陈标为目不识丁的普通士兵教授学问的时候,陈友定心情很复杂。
他最初也是个名字只能用数字的普通农民,后来成了元朝大官。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