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手畏脚。”

贝特先生为她修改了文章,在下个月的某一期报纸上刊登,作为“女性权利”的一系列报道之一。大中华漠视女性选择权的计划生育制度反而造就一批接受高等教育的独生女,这也是制定制度的人所料不及的。

她的视角特别,文章刊登后,颇是引起一波讨论,很多读者写信到报社给她,一些女读者表示她的文章写的很有趣,使得她们注意到大洋彼岸国家的女性困境,世界女性应该不分种族和国籍,共同关注女性最基本的权利。

另外极小部分极端读者咒骂她是个“该下地狱的无神论者”。嗐!这完全是伪命题嘛!既然都无神论了,怎么会有地狱呢?

*

一月的第四个周一,哈佛春季学期开学了。

回到校园,天清气爽。

见到苏珊,两个人忙着交流了一下实习期感想。

苏珊的感想是:杂志社好有意思呀!但也是很累的呀!

她没有去什么时尚类杂志,而是去了一家文字杂志,怎么说呢?居然是主流文学杂志,《美国文学》,主要刊发诗歌和中短篇小说,长篇的话,需要连载。

美国的文艺青年也是多得乌央乌央的,她这个实习生的工作范围就是查看电子邮箱中的投稿,将之分类处理。大部分直接当成“垃圾”,一些“待定”,极少的“转交某编辑”。

每个月的第一周开一次选题会,通常是周三;每周开一次进度会议,一般是周五;要提前三期准备杂志内容,也就是说现在还是一月,但稿件已经排期到四月份了。

选题会决定当期杂志上什么文章,编辑要给出评语,然后是字数,字数决定页码;先决定中篇或长篇,然后用短篇和诗歌、散文填充中间的页码,就差不多了。

然后是广告,每期有固定页码的广告页面,广告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

文学类杂志还有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每月新书书评,对于单行本出版社和作者来说,杂志报纸上的书评很重要,约等于广告,毕竟一年出版数千本单行本,没有书评做广告很难,特别是新人。名作家已经有知名度,相对来说依赖性不大。

杂志社有自己的一批书评作家,书评作家嘴越刁钻越受欢迎——但不是刻薄,刻薄不怎么有趣,刁钻又幽默的书评作家非常受欢迎。

苏珊一个劲的撺掇她,“你应该去当书评作家,要知道一个著名的书评作家一篇夸奖的书评就能多卖上万本!这是有数据支持的!”

“我不信,有这么强吗?”

苏珊使劲点头,“你听说过吗?只要你掌握十个以上的著名书评作家,在不同的杂志和报纸上吹嘘一通,你的书马上就能登上畅销榜!”

“那也要你的书真的很好看吧?”

“哦,当然了。不过我对你有信心。”苏珊笑嘻嘻的说:“你的书什么时候出版?我已经帮你预约好了两个书评作家,他们都回答我说如果你能保持纽约时报专栏的水平,那么他们愿意为你写一篇很好的书评。”

好,假公济私小能手!

张文雅乐坏了,“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纽约时报》也有书评专栏,她也早就趁着这次实习的机会跟专栏责编搞好了关系,拿到了书评作家们的联系方式。

这种事情常见,通常要先混个脸熟,请客吃吃饭,或者搞搞文学聚会。她比别人强的地方是借着《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东风,一举成为《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这样对方或多或少都会听说过她的名字,不是非得去拍马屁。

众所周知,拍马屁通常没有好下场,尤其对自视甚高的文化人来说。这一点在剧评届表现的尤其突出,百老汇明星都害怕剧评家给差评,你以前再牛逼,这部新剧不得剧评家的青睐,照样给你喷个狗血淋头。

她的专栏还是很受欢迎的,不受欢迎的专栏会很快撤下,纸媒就是这么现实。有这么一层打底,找几个愿意给她写正面书评的书评作家应该还不成问题。

她给这些书评家写电子邮件,先礼貌吹捧一下对方,然后问是否有兴趣看一下她的新书?她即将出版在美国第一本英文书,如果有兴趣的话,发售之后出版社会给他邮寄一本。

几乎所有书评作家都回了邮件,表示可以有。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