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儒与法,执政理念上必有冲突。儒生们多来自齐鲁之地,也就是秦朝时期的东方势力。

六国虽灭,文化思想未亡。

很显然,嬴政尝试过对六国文化融合,可从事后结果来看,他的措施最终失败了。

焚书就是双方的矛盾爆发了。

没有淳于越,也会有其他人物点燃矛盾,但可能没有那样快,没有如此激进。

李斯拟定焚书的范围后,具体怎么执行呢?

相关法条出台了。

敢说《诗经》、《尚书》的人就拉出去宰了暴尸街头,敢用古代的政策来非议大秦就被灭族。

秦吏发现问题却不举报就是同罪。命令下达后三十天内不烧书的人,在他们脸上刺青去做苦力。

由此可以看出,焚书针对的主要是儒家经典。

后面有跟了一条“欲学法令,以吏为师”,那么其他学说呢?

百姓或者读书人还能学习别的学派知识吗?焚书之后,私学并不被提倡。

思想却不是帝王想禁锢就能禁锢的。

有的思潮更是越禁止越火热,引起人的逆反心理去悄悄传播,引发人的好奇心去偷偷学习。

等到秦灭汉兴,汉朝有伏生传书,《尚书》再现人间。

总有人会把禁///书偷偷藏起来,而在某一解禁时刻将其拿出来。

嬴政明白其中弊端吗?

如今,我们只能做猜测了。

嬴政从试图融合儒家学说,到一把火把儒家的账号全封了不许它再说话,此决策或与他的身心状况有关。

始皇三十四年焚书,此时距离嬴政死亡只剩三年,而在始皇三十五年发生了坑杀方士事件。

此前分析,嬴政临死前几年的身体因服用丹药而每况愈下,他眼睁睁看着求仙无望变得精神压力极大。

这种情况下,他失去了耐心,也没时间再去搞文化融合,索性一刀切。

对此,个人提出一点暴论。

《吕氏春秋》正是对文化融合的一次尝试。

假如嬴政能活得久些,将秦法与《吕氏春秋》相结合,对其进行改良,广设学堂培养一套官员体系,以此来治理秦国呢?

绕远了,说回来,本集主题是古代天文学。】

水镜前,嬴政盯着《吕氏春秋》一词,他居然认真考虑起择其精华的可能性。

地球都绕太阳转了,人会去想一想本来不可能做的事也就变得十分正常。

水镜:

【始皇帝临死前的三大异象,现在知道了「荧惑守心」其实与灾害无关。

接下来就是「星坠为石」与「石上刻字」。

先说后者,石上刻字的内容是“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就是反秦分子刻的,然后传播了出来。

这压根谈不上预言。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也有异象。

杀鱼时,发现其肚子里有帛书写着“陈胜王”,后来夜间狐狸在篝火堆叫“大楚兴”。异象都是可以被人为制造渲染的。

那就回到「星坠为石」的天文现象上,它在古代也是凶兆。

想象一下陨石坠地前的情形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