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词的“通病”,他很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进词里。】

【王国维就曾点评过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说的,在一些学者认为,李煜可以说是有些“纯真”的。】

嗯……纯真?

赢政不由得啧了一声。

若是他没记错的话,这李煜最后的死因,好像就是因为作词惹出来的祸事?虽然天幕那时说还没有印证,但也算大差不差吧?【李煜流传于后世的词,大多就是这时候作出来的,嗯,也可以说是“作”出来的。】

【比如这时候他还发起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如这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别人的地盘,还要眺望远方怀念故土

时光,也真是不怕别人多想。】

【不过从这首词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时候词的境界,确实是已经拔高了许多,对此,王国维又评价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所以说,从李煜这里,词的“定义规格”发生变化,也引得越来越多的文人更愿意作词了。】

啧啧。

听听这词作的。

刘彻又不免想起天幕之前说过的,关于李煜作的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也是美则美矣,意境也不错,但和这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样,这不都是给自己的催命符吗?

这李煜……

刘彻摸了摸下巴,现下他倒是突然能意会到天幕说的后一个“作”究竟是何意了。

第110章 雅俗共赏

【李煜最出名的,其实还是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著名的"愁"之词,发表之后,直接将自己愁死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啊愁,愁到据说赵光义听到这首词之后,直接让李煜魂归了故乡而去。】

【所以说,这词上升到了士大夫的层面,大概还要感谢李煜在国破家亡后,仍是不懂何谓“寄人篱下”的“纯真做派”,于是这作词的规格和格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从李煜这里开始,词开始正式进入更兴盛的时期。】

【但先前我们说到诗和赋的时候提到过——诗之所以能够一直流传下来,是因为诗是百姓的诗。】

【那同理也是一样,词想要流传和兴盛起来,只在士大夫那边有个良好开端可不行,最重要的还是要走到百姓中间去。】

百姓啊……连一种文化的发展和兴起都少不了百姓,最重要的也还是百姓。

若不是天幕说起这些,恐怕他们也不会意识到,原来普天之下的百姓,不是身如草芥,也不是飘若浮萍,他们存在于历史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更是那最重要的传承纽带。

【先前我们也有讲过,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所以娱乐更加兴起,很多权贵官员之间很流行举办宴会,而在宴会之上,一般的娱乐活动就是作词填词,于是很多词,其实是在宴会上写出来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