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专门研究卜算的百家弟子,对鬼神的态度也就是“警示”而已,没有谁会因为鬼神发怒而妥协。
这大概就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骄傲吧。
朱襄祭天的事传到了农人耳中,同时朱襄斩杀神灵的事也以讹传讹,以特别神异的故事家喻户晓。
同时,农人们也得知了大禹治水的事。
大禹治水应该是传播很广的传说故事,但对于埋头田间的农人而言,他们连自己这片土地可能属于哪个国家都不一定清楚,只是谁来收税就给谁,自然知道大禹治水传说的人也少了。
现在他们等待收获的农闲时,听着自称小说家的说书人免费说的故事,才知道原来他们有个厉害的祖先叫大禹,是古时三皇五帝之一。
原本无论吴越还是楚地,都是属于周,属于商,属于夏。吴越之地以前还是龙兴之地呢,不是什么蛮夷。
我们与那秦人,与中原魏韩赵齐燕,都是一样的人,没什么区别。
只是因为周天子式微,周朝覆灭,现在各国封君又重新争夺天子之位,他们才短暂与其他地方割裂。
是啊,短暂。
春秋战国五百多年,放眼整个华夏的历史维度,也能说一声短暂。
陈启不解:“朱襄公,为何你要派人去给农人说书。”
朱襄道:“农人也是人,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祖先有多辉煌,知道自己不是蛮夷,知道七国同根同源,知道天下该归于一统。他们也该知道,等天下一统之后,这天底下就没有战乱了。”
陈启仍旧不解:“他们知道了也如何?”
朱襄笑道:“可能不如何,只是让他们对未来多些希望,对生活多些盼头,脸上多些笑容。仅此而已。”
朱襄解释得很清楚,但不解的人仍旧不解。
朱襄也没打算让所有人了解自己的想法,他只是想这样做,便这样做了。
让这些除了生存,什么都没空思考的人想一些其他无关生存的事,让他们多一些空想,并在空想中得到一丝快乐,这就是朱襄的目的。
虽然人的需求分许多层次,但不一定非要满足底层的层次,才能接触上面的层次。
就算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听一些故事,唱一些歌曲,玩一些游戏,让因为生存而疲惫不堪的心灵得到些许慰藉。
朱襄让因为他又创造了传说,而蜂拥而至的小说家们改行当说书人,图的就是这个罢了。
不知道是不是被朱襄那稍显冷漠的祭天给惊住了,今年夏收时老天挺给面子,只在最后给了几场小雨,来表达对朱襄不够尊敬的不满。
秸秆已经准备好,湿润的稻谷被放在已经修好的窑中烘干,损失不大。
今年仍旧是一个可以称颂的丰收年。
当夏收成功时,这几场小雨对农人而言,就是正合适了。
他们立刻种下的水稻种子,正好需要这么一场不大的雨,才能更好地出苗。
丰收的喜悦还来不及品尝,朱襄就带领农人们进行忙碌的夏种。
种子先种在旱地上,然后出苗插秧。插秧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