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范增对赵不息尽心尽力,日夜加班,这一身赵不息喊的心甘情愿。

范增笑了笑,“主君谬赞了。”

却并不惶恐。

“等以后我也给你养老,给你住第二大的宫殿。”赵不息醉的有点厉害。

她扭着头,在众人之中寻找着。

咦,怎么剩下的人都这么年轻啊,她的仲父呢?

“得再找一个有才华的、年纪大一点的大才……”赵不息轻声嘟囔。

她还没有仲父呢,以后她的阿房宫中第三大的宫殿还没有人住。

至于她亲爹……哼,只给他住最小的宫殿!

“我不改姓了,就姓赵,不是赵国的赵,是赵朴的赵。”赵不息扯着身侧的范增,发誓,“我也是他的子女,他的财产也有我一份,既然要保持财富完整性要将财产都留给一个子女,那为什么那个子女不会是我呢?”

“我得去咸阳,把我便宜爹的财产都给抢过来……”赵不息醉熏熏道。

不知道她便宜爹有多少财产呢,她义父李左车家里有数百万金的祖产,她亲爹就算少一点,可也得有个一百万金吧?

不管了,反正无论多少都是她赵不息的!!

第136章

此时的咸阳宫中却不如赵不息想象的一样快乐,反而充斥着紧张的气氛。

年前秦朝堂上爆发了一场战火味十足的争吵,淳于越和李斯差点当堂打起来,朝堂的儒家大臣和法家大臣吵着吵着化身全武行,你暗踩一脚我捅你一肘子,堪称大型斗殴现场。

这时候的朝堂风气还是很好的,并不如清朝一般大臣要跪着听皇帝命令,自秦到明,朝堂上的君臣之间都还比较和谐,臣子站着大胆发表意见,君王在首位听取朝臣意见,直到清朝,才有了大臣要跪着听取帝王意见的规矩,朝堂彻底变成了掌权者的一言堂。

风气好的后果就是朝堂上发表不同意见的臣子经常会吵着吵着就打起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时期土木堡之后,堡宗被俘虏以后,大臣们群情激愤,直接在朝堂上将罪魁祸首太监王振的党羽三人活生生打死……

当然打死人的事情还是少见的,顶多就是打个半死罢了。

年前的最后一场朝会上,儒家大臣和法家大臣就直接打了起来,其余诸家的大臣就袖手看着热闹,除了儒法两家之外,最忙的就是太医令夏无且了,提着药囊四处给人糊膏药。

直到嬴政开口制止,朝堂这才安静下来。

儒家和法家这次争吵的起因是李斯上谏提议朝廷应当收天下之书焚于咸阳,只在咸阳宫中储存一份用来供给后人阅读。

李斯的这个献策是符合法家“愚民”倡导的,在他看来,各地的六国贵族总是作乱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东西太多了,聪明人就会贪婪,贪婪就会对朝廷不满,所以就会作乱,若是他们都没有书可以读,自然也就不会觉得朝廷不好了。

儒家大臣们立刻就炸了,他们从师祖的师祖儒家开创者孔子那继承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几乎所有的儒家弟子都立志教化世人。

凭什么要烧书啊?黔首不听话,我们应当教化他们,而不是愚弄他们!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