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听说过养尸地吗?”
丁碛点头。
国内有些恐怖小说里,把“养尸地”写成是人埋进去了会变成僵尸的地方,其实不是:中国这么大,各地的土壤、土质、地气、干湿,以及地下的化学元素含量等等,都千差万别,尸体埋进去了,状态自然会不一样。
在大多数地方,尸体都遵循自然规律,先腐烂,白骨化,年头再久点,骨头都会风化变脆。
但总有一些地方,近乎诡异:比如尸体埋进去之后,指甲和头发继续生长,再比如不烂不腐,面容栩栩如生。
易飒说:“我怀疑这大湖底下,有养尸囦。”
养尸囦,其实就是水里的养尸地,“囦”(yuān)字,音义都通“渊”,寓意“水中之水”,古本义是“打漩涡的水”。
丁碛抬眼看她:“怀疑?你就住这大湖上,你不知道?”
易飒冷笑:“你也不看看这大湖有多大,你住黄河边上,黄河底下的事,你都摸清楚了?”
她语气里有点不耐烦,觉得丁碛这人的智商,大概打1996年起就没提高过。
养尸囦很难找,直白点说,它是“水中之水”,去水里找水,就跟在土里找土一样,都是特别艰难的事儿。
水鬼三姓有个确定水下某个范围是不是养尸囦的法子,就是放鱼。
鱼在水下游,遇到养尸囦,是会掉头或者绕过去的——水下不比土里,水下来来去去的活物多,容易啃尸,养尸囦比养尸地的要求高:不但要保证沉进来的尸体不腐,还得能够不受鱼类等活物侵扰。
所以养尸囦另有个诨号,叫“鱼不去”。
不过这种放鱼的法子,只适用于被圈定的小范围水域,洞里萨湖这么大,施展不开。
易飒说:“其实我们早该想到了,马悠的衣服腐烂得那么厉害,尸体却保存得那么完好,就是因为养尸囦的水,养人,但不养衣料。”
所以衣裳泡在水里,该怎么烂,还怎么烂。
丁碛心里一动:“那疤头他们失踪,会不会是他们运气不好,想把马悠沉湖,结果误打误撞,时辰是阴时,选中的又是养尸囦,阴差阳错,做了个‘活祭’,炸了囦?”
易飒点头。
在古代,比起土葬,有些人更倾向于“水葬”。
这水葬,并不是指在水底造个坟,字面意义上来说,土葬是用土来埋,同理,水葬就是用水来埋,又叫沉棺养尸囦。
养尸囦,是水底深处封闭的“水团”,你看不见它,因为没人能分辨水里的水,放鱼可以帮助识别,但即便识别了,人也进不去,因为“囦”本就是水里的天险,几乎不纳活物,你试图潜水进去,这水团会骤起漩涡,甚至移动游走,你想从河面上把棺材坠进去,棺材会从水团边缘滑开。
不过这些难不倒水鬼三姓,他们长年摸索尝试,终于想出了个法子,用活祭炸囦。
操作起来颇为复杂。
时辰要选在宜“安床”的黄道吉日、风平浪静的夜半阴时。
水面上,用“拉框子”围出养尸囦对应的安全范围。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