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嘉奖了众人。

对于乌哈苏的死,朝廷只字未提,似乎并没有打算再进行事后清算,毕竟人已经死了。只让卫傅着人送乌哈苏家人扶灵回京。

这个‘着人送回’里的门道可就大了,什么时候送,怎么送,都有讲究。

即使卫傅中间不动任何手脚,只定下一个比较急的时日,乌哈苏的家人就必须速速收拾行囊扶灵上路。

这也就意味着乌哈苏多年积累下的财富,和在当地多年来的苦心经营,一时半会根本处理不完,也没办法全带走。

带不走怎么办?

自然留给了下一任。

而且乌哈苏的家人也不敢带走,他们不是普通武将出身,太清楚朝廷制式旨意里,所潜藏的一些含义。

按理说,乌哈苏在黑龙江镇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如今人死在任上,朝廷不管基于任何理由,都需厚待。这种厚待不光显示在对其家族及后人日后的优待,也体现在方方面面。

譬如,自打乌哈苏死的消息传出,朝廷并未在明面的圣旨上,对他有任何褒奖的言辞。

哪怕中间存疑,新上任的将军在处理完丧事之后,朝廷褒奖了所有人,唯独没提乌哈苏,这里面的意思可就多了。

有时候出了问题,朝廷明面上的圣旨,并不一定会严词痛斥。到了痛斥那种程度,轻则抄家,重则要命。

早在乌哈苏死讯传回来时,他的家人便心知中间有异,毕竟乌哈苏平日里干了什么,可能别人不知道,家人不可能不知道。

但他们不能说,什么也不能说,只能焦虑地等待着。

当时在他们想法里,能就这么死了,什么事都不要再出,已是最好的结果。

事实证明,朝廷并不傻。

之后朝廷一连串的作为,都显示了朝廷已洞悉乌哈苏死后另有缘由,至于洞悉到什么程度,他们不知,但朝廷似乎并不打算再继续追究。

乌哈苏家人松了口气的同时,听闻是让新任将军着人送他们扶灵回京,一时又肉疼不已。

有些妇人短视,跟家中男人说,看能不能跟新任将军说说好话,宽限些时日。

乌哈苏在黑龙江一地经营多年,可不光他一人捞了无数好处,家中妇人所开用来补贴脂粉钱的各种铺子,就不知有几许,一时半会根本处理不了。

这种说法自然惹来男人们的斥责,妇人不知道利害性,不代表男人们也不知道。

“家里来信说了,让一切轻装简行,只带能带走的。”

“可……”

“行了,别废话!是银子重要?还是人重要?”

……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卫傅还是经过索春的点拨才明白。

他虽在当太子的那些年,知道许多朝廷的事,但也只是明面上的,对于下面的一些弯弯绕绕却是不知。

这就是朝廷对他的奖励?

按理说,处理了一次可能引起大纷争的悬案,让朝廷并未受到蒙蔽,同时还打下罗刹人的一座重要城池,朝廷应该对卫傅是有所奖赏的。

可之前却只是一些口头上的褒奖,没想到奖赏原来在这里。

索春的点拨也有卖好的嫌疑,不过这种卖好,卫傅收下了。

说到底当初两人只是利益之争,并未牵扯大事,他既识趣,卫傅也不介意与他保持当下这种和谐的关系。

卫傅并未让乌哈苏的家人仓促离开,而是给了半个月时间。

索春对他的聪明又高了一层评价。

有些人看重小利,处事霸道,得理不饶人,表面上看着大家似乎都怕你,实则人心早已失。例如乌哈苏。

乌哈苏做人失败就在于太过霸道,不给人留余地,殊不知山水有相逢,做人还是留一线得好。

这些讯息,不光索春感受到了,喀兴也感受到了,乃至呼伦贝尔当地将士军官都感受到了。

新将军能不看重利益,对乌哈苏做人留一线,说明有容人之量。之前又帮他们拾遗补阙,避免了一众人受牵连遭受处置。

不过是两件事,便足以让许多人对卫傅心悦诚服并拥戴。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