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继位后, 作为新帝的母家,原来的英国公【新帝外祖父
】不好再往上封,所以就封了新帝的两个舅舅, 谓梁国公和宋国公。
然而尊贵是有了,但是却并无实权,新帝一直谨记先帝临终叮嘱。
后宫不干政,外戚不涉权。
更何况无论是新帝的两个舅舅,还是他的表兄表弟们都不是草包纨绔。这也是新帝暗暗警惕的原因。
天蕴帝心中陷入了纠结。
秦遇轻轻唤了一声,烛光下,他的脸庞格外温润,秦遇大着胆子抬眸,温和的望着天蕴帝。
“皇上,您可曾听过民间俚语。树挪死,人挪活。”
天蕴帝愣了一下。
秦遇温声道:“皇上,臣说这个,是想说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话落,秦遇又说起了他在浔阳做知府的事。着重提了提知府,同知,和府衙书吏之间的关系。
秦遇当然可以说的更直白,但是没必要,那是把天子当笨蛋了。由天子自己想通才最好。
一个好的帝王不会忌惮哪个臣子太能干了,用好权衡之术才是根本。
至于史书上写的,臣子功高震主,帝王除之,又是另外的情况了。就事论事。
天微微亮的时候,宫人前往两座国公府传旨,授梁国公府大公子为钦差大臣,前往东邑处理水患,宋国公次子随同协助。
定下赈灾的主事人,新帝又把今科一甲三人,以及二甲里挑了几个顺眼的,一起塞进了赈灾队伍中。
不管这些人心里如何诧异,但收到旨意后,立刻收拾出发,六部全员动起来,午时时刻,一群人就离京了。
这已经是效率极快了,军队,粮草,赈灾款一笔一笔落实。
后宫中,原来的太子妃,现在的太后惊的险些摔了茶盏。
“皇上怎么突然……”
太后和国公府那边也不是傻的,观新帝上位后的一些行事,便察觉到新帝有意冷落母家。
虽然他们有些失落,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该有的尊荣,新帝都给了他们,再求其他未免贪心。
心腹欲言又止。
太后屏退宫人,带着心腹去了内室:“说罢。”
心腹低声道:“听闻早朝后,皇上单独见了秦大人。”
“秦随之?”太后迟疑:“国公府那边跟他没什么交集吧。”
心腹也不知,垂首不语。
太后能打听到的事,其他人也差不多打听到了,到底是新帝根基浅,若是再多些年日,也不会这么容易让人窥探了去。
朝中留意东邑的情况,但最注重的还是国事。下面的折子大部分先送去内阁,由阁老批注后,挑选一些再呈到御前。
而有些重大事件的折子,则直接呈到天子面前。随后天子会与阁老,或者天子信任的臣子商议。
如果天子有什么决议不对,阁老们有权提出反驳。
天子没有经验,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最好的方式。当然对于天子而言,是会有受到掣肘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天蕴帝会从三位阁老身上,感受到压迫感。天子若懦弱无能,这种情况也就罢了。
可若是帝王有雄心壮志,二者之间必然会有一争。东西风总有谁要占上风。
两位国公府的公子颇有才干,朝廷这个大后方也没拖后腿,赈灾事宜处理的很顺利。
先是把受灾的百姓安置,随后疏通洪水,等洪水泄了再重新规划土地,登录户籍,用以工代赈的方式,领着灾民重建房屋,道路。
东邑的折子一封接一封的送到朝廷,这个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