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完者,元廷“擎天二木”中的另一位,察罕帖木儿的名字里有个木,他的姓里有个木,这俩人又是元朝末年朝廷最倚重的平乱大将,所以称他们为元廷的“擎天二木”。】
【敲黑板,罗大手子的素材又来了。】
【杨完者之前在江浙一带陪张士诚打攻防,收到徽州这边的消息后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夺回徽州,当时胡大海带着大部分军队去进攻婺源,徽州城只留下很少的守军,硬抗的话肯定扛不住十万大军的围攻。】
【形势万分危急,守将邓愈觉得硬抗不行,于是下令将城池的大门全部打开,然后赶紧派人去婺源给胡大海送信。】
【杨完者溜达一圈发现四面城门全都开着,左想右想都不对劲,怀疑城里有埋伏犹犹豫豫不敢进,愣是让邓愈等到了胡大海的回防。】
【虽然空城计的故事最初出自魏末晋初大臣郭冲之口,但是吧,比起郭冲留下的那寥寥几言,罗大手子肯定更了解身边的事情。】
【瞧,逻辑通顺的空城计不就有了。】
第81章
在场的读书人基本上都听说过空城计, 郭冲的《条亮五事》那么有名,里面说的谁记载诸葛亮不为人所知的五件异事,其实是直接把诸葛亮当神仙来写。
后来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感觉那《条亮五事》中的哪一事都不靠谱, 所以一个都没有采纳。
再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 不光没有采纳郭冲的《条亮五事》, 还用能确定的史料将那《条亮五事》一一推翻,认为他写的五件事全是子虚乌有,估计是崇拜诸葛亮崇拜迷瞪了。
空城计就是郭冲《条亮五事》中的第三事。
里面是这么写的。
诸葛亮屯兵阳平,派魏延等人带军合兵向东,只留下不足万人守城。
恰在此时,司马懿亲率大军二十万前来,这二十万大军和魏延等人的主力走岔道了, 毫无障碍一路冲向阳平。
司马懿的探子探查到阳平城里没多少兵, 诸葛亮的探子也发现了司马懿的大军, 然而发现了也没办法, 魏延带着主力大军走远,再通知他们回防已经来不及了。
诸葛亮临危不惧,命令军中偃旗息鼓停止备战,又让守城士兵将四方城门全部打开,再派几个百姓打扮的士兵去各个城门处做洒扫状,主打就是一个淡定。
司马懿一看这情况的确懵了, 他认识的诸葛亮向来小心谨慎,怎么可能毫无防备,城里一定有埋伏, 于是领兵依山向北而走, 犹犹豫豫不敢攻城。
裴松之觉得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他是这么认为的。
阳平在汉中沔北, 诸葛亮在太和元年三月率诸军北驻,使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
同年六月,宣帝以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率所领镇宛。
当时的沔阳在汉中,司马懿在南阳宛城,史料记载,“魏尝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此之前后,无复有于阳平交兵事。”
魏国那边都没有交战的记录,司马懿怎么可能率领大军进攻阳平?
就算司马懿真的带兵前去,他们明知道阳平城内兵少力弱,就算怀疑里面有伏兵小心点就是了,不至于扭头就走。
而且郭冲在扶风王面前说宣帝的不好,扶风王还觉得郭冲说的不错,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这又是一个逻辑不通的点。
综上所述,郭冲那所谓的《条亮五事》全都是编的。
不过裴松之的记载也不一定全然正确,后来有人考证了一下,司马懿当时未必不能出现在诸葛亮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