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以以“大明”的国号来招揽民心,但是不能受制于小明王。
张士诚胸无大志,陈友谅目中无人,朝廷腐败昏聩,正是创业的大好时机。
只要万众一心,不愁王业不定。
可现在这情况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张士诚胸无大志他知道,能老实成现在这样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多方一起坑死杨完者和他手下的苗军精锐更是让他摸不着头脑。
江浙一把手达识帖睦迩和杨完者不和很正常,杨完者为人骄横,来到江浙后反客为主欺压的达识帖睦迩喘不过气,达识帖睦迩心里肯定有意见。
可是张士诚是起义军,他又没有接受招安,达识帖睦迩凭什么和他合作?
等等,张士诚什么时候招安又反了?
刘基神情恍惚,仔细打听过之后才意识到他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虽然不知道朱大帅私底下怎么和张士诚说的,但是他们俩这一波配合打的真不错。
张士诚先假意投降接受朝廷的招安,再借达识帖睦迩之手除掉杨完者,苗军中烧杀抢掠之辈下去陪他们老大,刚招的那些兵他就笑纳了。
杨完者一死,所谓的朝廷大军就成了纸老虎,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打下来之后地盘怎么分是之后的事情,先把蒙古人干掉再说。
不管起义军内部怎么打,他们对蒙古朝廷的态度都非常一致,在朝廷面前齐心协力,干掉朝廷的兵马后转过来接着打。
张士诚有钱有兵,架不住朱大帅麾下猛将多,打来打去最终还是得服软。
徐寿辉徐皇帝压不住手底下的将领,他身边靠谱的老人大多战死,留他自己撑不起那么大的摊子还硬撑,别说攻城略地,能不被朝廷反攻都是好的。
如此一来,江东的局势就很明显了。
江浙行省被朱大帅和张士诚瓜分,徐宋政权支棱了几天后在湖广行省内一边内斗一边打朝廷,朝廷的主力只剩下江西行省。
天下因山川形便划分行省,江西行省东西南三面环山,行省驻地为龙兴路,也就是洪都。
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是两条大河划分而成的三江口,也就是江州路,想要攻打江西必须先拿下江州路,然后才能南下攻打龙兴路。
但是想打江州还得有个前提,得先拿下下游的安庆路才行。
各方势力在江西行省周围碰头,不管接下来是谁想出头打江西,只要不拿下安庆路,安庆守军便可逆江而上和江西的守军来个瓮中捉鳖。
龙兴路好歹是一省的治所,守军数量不可小觑。
江南最重要的两个军事重镇一个是集庆一个是武昌,现在集庆改名应天府成为朱大帅的大本营,武昌被徐宋政权占据成了徐皇帝的大本营。
应天和武昌由长江相连,安庆便在这两个军事重镇中间,长江自此穿城而过,无论从武昌打应天还是从应天打武昌,只要安庆在对方手上胜算就几乎没有。
——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现在安庆还在朝廷手里,哪方势力都不敢轻易动手。
不是不想打,是实在打不过。
至正十二年,朝廷任命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镇守安庆。
各地义军在短短一年里扩地千里,但是没用,自从余阙来了之后但凡红巾军就没沾过安庆的边。
朝廷几十年来奉行世祖忽必烈的隳城令,不许汉地城池修城筑墙,后来红巾军一路畅通无阻打下一座又一座城,朝廷立刻改口让各地修城防备。
余阙少年丧父,十三岁开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