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王振身上,合适,又不完全合适。王振是个落榜秀才,家中有妻有子,但考进士无望,渴望往上爬的他,直接手起刀落,准备修炼葵花宝典——啊,不对,是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进宫做太监。】

【进了宫,王振突然就到了知识荒漠,身边的太监宫女几乎都是文盲,王振这样一个秀才,简直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啊!王振的秀才学历,在皇宫里简直是碾压局,轻松虐菜,一下子把其他的太监都比下去了。从永乐年间进宫,到宣宗钦点为东宫局郎,陪太子读书,再到宣宗去世,借着帮皇帝看折子的机会,一点一点掌握权力,熬死了辅政大臣三杨和太皇太后,王振最后成了大明的实际一把手。所以看到没有,学历是很有用的,关键是你在什么地方用。】

【更何况王振陪着朱祁镇长大,朱祁镇对他有雏鸟情结,心理上极为依赖他,对他这个“饱学之士”言听计从,言必称先生,骄傲一下不过分吧?】

玄烨哂笑:皇子的教育,竟然如此随意地,交给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太监,明朝不亡,才是奇事。

朱元璋听到这儿,也觉得这事儿太胡闹。王振陪太子读书,就是陪在身边,给太子答疑解惑的人,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的人,能教给太子什么治国良策?

皇位的继承人,必须接受最顶尖的教育,这曾孙子朱瞻基对他儿子,确实不够用心。

朱元璋待自己的继承人朱标,是将全国最出众的能人,都找来教导他,朱标也不负众望,长成了文武兼备、德行出众的人。但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们,竟然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如此敷衍。

【如今,北京是全国教育资源最卷的地区,海淀妈妈们甚至卷到了国际。但谁能想到,几百年前的大明朝,住在一环皇宫内的太子,教育资源能被现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秒杀?】

帝王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几百年前”这个词眼,顿时明白,这天幕,不是什么神仙法术,而是后世之人!

嬴政、刘彻、李世民和赵匡胤又忍不住揣测,这明又是多少年后的朝代?后世之人,必然知晓现如今的许多事,天幕又会不会提及自己和自己的王朝呢?心里如此想着,忍不住热切期待起来。

玄烨忍不住坐直了身体:天幕来自几百年后,那就是离大清没多少年了,这天幕可会说到大清是如何没的?后世之人如何有了这玄奥的能力,将声画都传了过来?

“陛下!”大臣们也激动了,几百年前!天幕是后世人在评说前人!

朱元璋止住他们的话头:“朕明白你们的意思,若是后世之人,倒更有几分可信了。”

这话说得,王振心里更是一片冰凉,皇帝信了天幕的话!

【回到王振身上,他初到朱祁镇身边时,有皇帝和太后在,他离帝王权柄还差很远。明宣宗驾崩,九岁的朱祁镇登基,他骤然就靠近了帝国的顶级权力中枢,他的心就活动起来了。不过此时,张太后还活着,辅政大臣三杨也还在,王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能偷偷搞事。一直到正统七年,最大的阻碍张太后去世,三杨先后因年事渐高,先后致仕并离世,所有能压制王振的人都死了】

【王振忍耐多年,终于从偷偷干预政事,变成光明正大干预了。他勾结内外官僚,擅权专政,所有违逆他的,不是丢官就是下大狱,甚至家破人亡;吹他捧他,给予贿赂和好处的,就能高升。他的专权,引得朝廷上下,争相攀附,甚至还有大臣称之为“翁父”】

文武大臣们,直接朝着那些叫王振干爹的官员们看去,面皮薄一些的,臊得满脸通红;也有脸皮厚的,不以为耻,反而面带笑容。能攀上王振,叫一声翁父,是一种能力和本事,一般人还攀不上呢!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