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略微想不通,但这毕竟是别人的事,她并不打算探究,回房快速把自己刚刚想到的内容,一一写下来,并经过一番调整修改,让逻辑更严密,情节更曲折。
之后她熄灭蜡烛,心满意足陷入梦想。
是的,在这个偏远的小村,照明工具依然是蜡烛,但相当契合这里的氛围。
第一天,太阳跃出阿尔卑斯山的遮挡,把金色阳光洒满每一寸土地,也把翠绿色的窗帘照的生机勃勃,惊醒美梦中的每一个人。
苏叶心满意足醒来,昨晚她做了一个好梦。
她梦见自己新书里的情节,梦里,她设定的场景一幕幕上演,放电影一样,观看了全场。
虽然那个电影惊悚,奇诡,神秘又带点阴郁,但观察的灵魂不觉得害怕,心情也丝毫不受影响,反而兴致勃勃。
原来是这样,原来情节还可以有这样的走向转变。
苏叶曾听过一个说话,创作并非作者绞尽脑汁构造虚拟情节,而或许是某个世界在你脑海中的投影。
她不知道平行空间是否存在,但这一刻她相信,昨晚梦见的一切,就是真实发生的。
她已经迫不及待把那些场景都通过文字描绘下来,带读者走进又一个真实而惊悚的侦探世界。
起身,随意披上一件外衣,拿着纸笔来到阳台,迅速的写下一段文字。
隔壁原本在看书的卡列宁见她起床不洗漱,不吃早餐,竟直接开始写作,顿了顿,下楼拿来一份简单的牛奶,面包和鸡蛋。
苏叶没有推辞,右手不停歇的书写,左手空出来拿食物,没多久就吃下了所有食物。
胃部有了食物填充,她更加精神,一写就是三个小时,直到上午11点才停下。
不是她没灵感不想继续写了,而是和马克西姆约好,一起共进午餐。
且昨晚来的客人他们认识,马克西姆见到熟人,非常高兴,强烈要求对方一起,苏叶自然不能失礼。
用了半小时洗漱打扮,出房门时差不多11点40,午餐地点定在了小溪边的山坡上。
马克西姆特意安排人搬了桌子过去,并把昨天镇上运送过来的所有食物都用上了,打算请全村的人一起享用。
不过几天功夫,他和村民相处和谐,喜欢男人们的随性,草地上躺着晒太阳吹牛聊天,一趟就是大半天。喜欢女人们的热情,兴致勃勃的听她们讲一些人尽皆知的八卦。也喜欢孩子们的热闹,甚至会和他们追逐打闹,拿出工具,制作木工玩具,哄得孩子们一口一个西姆后,得意洋洋向卡列宁炫耀。
似乎这时,他是一个孩子,活在童年里无忧无虑的孩子。
马克西姆和卡列宁是没有童年的,从小失去父亲,母亲软弱的情况下,他们每一天都活得战战兢兢。
马克西姆敏感,卡列宁沉默而努力,兄弟一人长大后,变得比其他人都优秀,但似乎从未体会过快乐。
从妻子去世后,马克西姆更是长年迷茫忧郁,整个人失去活力。
现在这样,反倒是一件好事,至少能弥补一点点童年的缺失。
因此卡列宁即便不喜欢打打闹闹的氛围,也从不阻止,更不会拒绝参与,影响兄长的好心情。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