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8(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捐银两,是为在‘童生册’后文作跋。言明本书所著者家境平平,无以批量刊印, 遂承友人情,众筹印书分发。  往后翻阅此书的读书人都会看到崔遥张秀才等捐赠银两的人的名字。  更叫人激动的是……  崔遥眼眶都泛了红:“柳县令还为你的童生册做序。”  这说明县令大人也肯定杜长兰那本书的价值,往后定然被本地读书人追捧。  他们也跟着一道沾光了。  崔遥吐出一口气,松开杜长兰,略有遗憾道:“你怎么不早说, 你早说了,我就捐五十两了。”五两银子怪羞人的。  众人一梗, 你有钱,你了不起。  杜长兰笑道:“原是各自一份心意,此为因。我有感众人情意,这才做跋,此为果。先有因,后有果。你莫要颠倒了。”  原本认为自己银钱捐少而扼腕的人一愣,长兰一片赤子心,哪想到金银俗物上。他们以果推因,委实狭窄了。  且如崔遥所言,真论银钱来,崔遥一人能抵他们十人,二十人了。他们哪里比得过,这般想来,还是现在的情况最好。  捐银钱的人,彼此相差不大。不论钱多寡,只论心意。  杜长兰唤着众人往院内走,一路谈笑风生。  头顶明日艳艳,映着杜长兰那张明俊秀美的笑面。  他若早道打算,岂不成了借机敛财的小人,别说扬名,最后估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柳县令也更不可能为他的书做序。  何等愚蠢的人才会做出这种百害无一利的事情。  下午上课训导也提及‘童生册’,赞杜长兰心思灵透。  崔遥和宋越他们咧着嘴笑,仿佛被夸赞的人是他们一样。  时至酉正,训导讲课结束,一群人拥着杜长兰去食堂吃饭,说说笑笑,待天色深了才陆续离开。  小院里没有外人,宋越和陆元鸿行至杜长兰面前,朝他深深一礼。  杜长兰扶他们起来,“这是要与我生分了?”  宋越不好意思的笑,陆元鸿心中有百句千句,最后出口却是几个字:“长兰,多谢你。”  崔遥见状,也给杜长兰鞠了一个,乐呵呵道:“我大哥知晓后,让我不要只拜白雀庙的菩萨,多拜拜你这位活菩萨。”  杜长兰:............  杜长兰嘴角抽抽:“这就不必了。”  崔大郎还遗憾傻弟弟在鸿雁文会没露脸,没想到杜长兰还有后招。若是他从文,非得把杜长兰这根大腿抱牢了。不过现在也不晚。  杜长兰属于是一人拖海船了。  崔遥乐的不行,随后道:“先前统共只凑了二十多两,我担心不够,不如崔家将后续费用补上。”还能给家里人扬扬名。  杜长兰摇头拒绝。  “为什么?”崔遥不解。  一直没怎么出声的陆文英开口道:“过犹不及。”  杜长兰缓缓磨墨,在沙沙声中,墨条一点点化进墨盘里,他提笔书写。  众人好奇来看,陆元鸿慢吞吞念道:“清、风、书、肆……”  杜长兰搁下笔,“清风书肆在本地书生中颇有名气,我们不必多做什么,只待对方登门即可。”  不管是对杜长兰,还是对清风书肆,前者少了琐碎事,后者更添美名,二者皆是双赢。  读书人最怕跟金银扯一处,落了俗。但诸般事宜,离了钱又办不成。所以总得百般迂回。  果然如杜长兰所料,两日后清风书肆的少东家亲自来县学寻杜长兰,两人约在茶楼雅间,双方都是敞亮人,很快达成一致。  临走前,少东家递给杜长兰一个红木缠枝莲花式的匣子,“杜相公才智过人又心怀仁义,你如此为本地学子着想,我等感激,却不能仅限于口,免叫仁厚之士寒心。”  杜长兰推辞。  少东家叹息,“杜相公饱读诗书,想来是比我等俗人更明了‘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典故。”  若是做了好事没有回报,往后的人便不愿做了。  杜长兰面上一愧,拱手道:“是我思虑不周,长兰受教。”  少东家侧身避开,“杜相公言重,不过须臾,杜相公想通其中利害,在下深感佩服。”  杜长兰心道眼前的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却能带领清风书肆更上一层楼,不是没有缘由的。  上下两片嘴,将黑的说成白的,听起来还诚恳真挚。  杜长兰顺势道:“少东家大义,也正如少东家所言‘子路受牛’之典故,长兰希望将清风书肆所为,放在跋的最前面。”  少东家浑身一颤,不敢置信的望着杜长兰,少顷他向杜长兰深深一礼:“如此,多谢杜相公。”  杜长兰微微一笑:“少东家客气。”  两人相谈甚欢,杜长兰离开茶楼拐进无人小巷,将匣子打开,日光下银辉熠熠。  竟是整十两银子。  杜长兰合上匣子:“真是个伶俐人。”  他出了巷转身入琴行,精选细选……一本乐谱。  琴行伙计:...........  严奉若有玉笛,长年累月待带在身边,除非是顶顶好的玉笛,否则根本比不过去。还不如从乐谱下手。  严奉若收到谱子十分开怀,眨眼间看入了迷。杜蕴也凑在旁边看。  笍儿无语,不明白杜长兰的脑回路。既然知道他们家公子辛苦,好歹送些吃食啊。  杜长兰倒是想,但严奉若每月有专门的大夫把脉调方子,杜长兰哪敢送外面的食物。  真把人吃出好歹,杜长兰得愧疚一辈子。  李道琦过来时正好瞧见这一幕,他压低声音:“我大哥来信了。”  他简单提了提信件内容,同杜长兰玩笑一会儿,又匆匆去给他大哥回信。若河县发生的一切事情送往京城。  月余,李道岫看完信之后,无声叹了口气,他的眼光是极好的,可惜杜长兰不愿与他同行。  罢了,且安心学习,备战之后的春闱。  ——  日升日落,四季交替,眨眼间小孩儿又往上蹿了一截,愈发俊了。  他几次掀开车帘,终于瞧见熟悉的青年,“爹……”  话音还没出口,另一人唤住杜长兰。  “张兄有何事?”  张秀才笑道:“上次奉若兄所誊抄书籍里的一处注释,我未明白,想同你一道去李府请教。”  杜长兰想了想,同意了,不过有要求:“奉若兄近来身子不爽,你莫停留太久。”  “我省得。”张秀才同杜长兰一起行进李府马车,杜蕴理了理衣摆,下车见礼。  张秀才是知道杜蕴跟着严奉若念书,不过十岁却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如今学习经史了。  若是杜蕴下场科考,未必不能考个童生回来。  当初一干人得知杜长兰还未及冠却有个七岁儿子,所有人都觉得可惜。认为这个孩子拖累杜长兰,以后杜长兰也不好说亲事。  还有人以此攻讦杜长兰品行不端。  然而如今再看,谁不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